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农村大众>中华养生 B3

※ 庄子养生思想 ※

  • 日期:20090703
  • 作者:
  • 来源:农村大众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一、生命的主宰

    所谓《 养生主》,就是养生之主、生命之主。

    庄子开宗明义地讲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接着又在下文中借被文惠君称善并得养生的庖丁之言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前者是以有随无,后者是以无入有,一正一反,效果截然不同,一为殆,一为有余。这有无之间恰恰蕴含了养生之主、生命之主的真谛。

    真正的养生要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就要以自心为无,感知为有,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于我心皆如镜照影,毫无所扰。这样神清气宁,守精不妄,生命之元得以保存,较之补多少精,采多少气都更有益,养生的目的也就自然达到了。

    二、生命的自在

    庖丁是《养生主》中塑造的一位求道的解牛人。看他在解牛之时,举手投足“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那是何等潇洒、自在!庄子又借文惠君之口称道:“得养生焉”。这提示我们,养生实乃求生命的自在。一个懂得生命之主是谁,并主宰自己生命的人,不会为自身的欲望或外界的影响驱使,他必是自在的人。

    今日有些人恣情纵欲,“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这固然离自在相去甚远,而故作潇洒,漠视已知的道理、规律,也算不上真自在,更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生命的永恒

    养生固然是追求良好的生命质量和长久的生存时间,但肉体毕竟不能永存。所以,庄子在这篇谈生的文章里特别提到了“老聃之死”。本来生与死就是同时存在的,对于个体而言,有开始必然有终结。如果养生仅仅为了追求肉体的永存,那么执着于自身也就失去了生命的主宰和自在,肉体的存在从而变得毫无意义。

    庄子以“指穷于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结束了《养生主》全文,“指”就有如生命的肉体,终有尽时,但生命之火却可以长久流传。也正是因为有“火”,“指”的存在才有意义。养生固然是养护生命的肉体,但如果只着眼于一身之舒适,一餐之饥饱,而忽略了精神的充实,这样的生命只会越活越狭隘,越来越萎顿。这种没有精神支持的养生是虚假的,象“指”一样很快会“穷于薪”。真正的养生不仅要关注肉体,更要如孟子“养吾浩然之气”般着重于精神的培养。只有有了充沛的浩然正气,肉体才可能长久,有了永恒的精神,才会有生命的永恒。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