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社报系报刊 >>    
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特点
日期:20081205   作者:   来源:农村大众
 
    1、菌源量大。这些病害的病原菌都是通过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传播,经过逐年积累,田间菌源量极大,条件适宜,随时可能萌发致病。

    2、 致病力强。这些病害的病原菌的致病力都非常强,对根、茎、叶、种的影响极大,一旦感病,小麦的形体遭到破坏,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经济价值。

    3、前期发病早。这些病害发生都是在苗期感病、春初扩展、后期危害。播种后即开始感染,播种后到越冬前为第一个感染高峰,春季多雨的年份形成第二个感染高峰,病斑扩展造成苗黄、苗弱;3-5月份病害加重,出现死苗、黄叶、白穗、成片倒伏,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大幅度减产。

    4、发病部分隐蔽。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及茎基部,比较隐蔽,苗期病情发生轻,症状不明显。特别是前期旺长造成群体较大,田间郁蔽,病株不易被察觉,到后期出现死苗等症状时,已错过防治适期。

    防治对策: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已成为我市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广大农民对此类病害为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农业部门要加强技术宣传培训,让广大农民认识小麦种传土传病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和防治技术,真正掌握防治用药和适期,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率和效果。

    2、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和耐病品种,从不同小麦品种田间的抗性差异看,豫麦18、偃展4110、豫麦70-36、新麦208等品种具有较好的抗性,在选择抗性品种的基础上,要注意品种搭配。二是合理施肥,控制小麦旺长。 在发病初期早施速效氮肥、磷肥等,促进病苗生长,可减轻病害。三是适期晚播,播种愈早土壤温度愈高,发病愈重。合理播种量,实行宽窄行种植,培植丰产防病的小麦群体结构。要加强栽培管理,促使小麦生长健壮;防止田间郁蔽,保持田间低湿。四是轮作换茬。小麦黄花叶病仅感染小麦,病田与土壤上存活10 年以上,要多年轮作后,病情才能明显减轻。

    3 、药剂防治。要抓住两个关键措施:一是药剂处理种子,播种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种子处理;二是早春小麦起身返青前田间接力药剂喷雾防治,直接把药物喷到植株的根或茎基部。

    麦播期药剂拌种。阻断全蚀病病菌侵染,散黑穗病系统侵染,对纹枯病的初侵染以及对黄花叶病、苗期病虫害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用 2.5% 的适乐时10ml,或 2% 立克秀10g 拌麦种10kg ,也可用33% 纹霉清 200g或 20% 三唑酮150g,加清水稀释拌100kg种子充分拌匀,尽快晾干播种,据药剂拌种试验结果防效在40%-70% 之间。并可预防苗期锈病、白粉病等。另外,以上杀菌剂也可和杀虫剂混合拌种,起到病虫兼治的作用。

    春季及早防治。在小麦起身、拔节期667m2用(1)12.5 禾果利或 12.5% 志信星30g-50g;(2)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100g或 20% 三唑酮乳油50-70ml;(3)20% 井岗霉素30g;上述配方任选一种加水45-50kg喷雾防治。可兼治条锈病、白粉病、叶枯病。对黄花叶病发病田块初期可追施尿素每亩5kg以补偿营养,或每亩用0.5-0.75kg尿素+0.2kg 磷酸二氢钾对水50kg 喷雾,加速苗情转化。用2% 菌克毒克200ml加入OS-施特灵20g,也可以防治纹枯病药剂加入OS-施特灵20g喷雾,加入 10% 扫螨净可兼治麦蜘蛛。力争在3月15日前发病的田块普遍防治一遍。病重地块隔7-10 天再喷药一次。施药时要加足水量,尽量将药液喷施在麦株基部,提高防治效果。
 
 
 >>               【收藏此页】打印】【关闭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