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人文周刊

□乡土杂谈

盼年的心思

2014-01-27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杨传良

  在中国,“年”真是个特殊的日子。
  一进腊月门,人们就掰着手指头算计。天南地北,数亿人一起想那个日子,那个日子因而就特殊了。
  盼年的人,心思各不同。小孩子爱热闹,一到“年”,呼啦啦冒出那么多亲朋好友,脸上含着笑,嘴里问着好。大红灯笼家家挂,门上贴了红春联,人们穿上新衣服,焰火闪亮,鞭炮轰响,锣鼓唤出耍龙灯的、踩高跷的,集市上充满吆喝声……小孩子睁大眼睛看稀罕,看了这个看那个,目不暇接。因为高兴,腮帮子笑酸了,小手掌鼓红了。还有好吃的,好穿的,平日要不到的现在大人都给置办来了。于是小孩子乐在年中,他们希望天天过年,但年很快就过去了,于是他又开始盼年。
  学生盼年是盼那份自由。“进了腊月门,学生不怕人”,因为一放假,再也不用披星戴月赶学校的早操了,可以在家的暖被窝里甜甜地沉浸在梦乡里,关掉刺耳的闹钟,睡个自然醒。太阳照着屁股了,父母催着吃饭了,还在被窝里伸伸懒腿懒胳膊“放赖”。做作业的空里,还可以上上网,看看电视,找找好友胡聊八侃。寒假赚个轻松,养养身子养养心。
  游子盼年是盼那份团圆。平日离开家乡奔日子,吃尽苦头栽尽跟头,就为回到家乡过个团圆年。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多少天就在村头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妻儿早就在屋里念叨着了。于是,火车里挤满了,汽车里塞不上了,飞机票订不着了,迎风抗雪的摩托大军也出发了。春节的交通,就像夏季里的洪水,到处满溢浩荡。游子的心,都流向心底的海。家是游子心灵的归宿。
  也有怕“年”的。有的人做买卖折了本,打工要不来钱,他们两手空空,在大年节拿什么安慰一家老小?还有考学落榜的,大龄还未找到另一半的,他们在亲朋好友面前感到无脸面。病中的老人也怕“年”,他们心里有道过年的坎。失去亲人的人怕过年,亲人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一个填不平的洞。
  时光如一棵棵竹子,“年”就是那一个个竹节。因为有了“年”,人们的思想有了交流,有了沉淀。“难过的日子好过的年”,毕竟三百六十五个日子才一个“年”。三百多天的勤奋累积出个红火的年,三百多天的懒散累积出个空虚的年。年是人生时光的一个重要单位,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的人出世了,有的人长高了,有的人变老了,有的人不知去了哪里再也见不着。
  “年”告诉我们:做人要如履薄冰,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件事都要自己承担责任。“年”告诉我们:做人要惜时,该做的事你快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年”告诉我们:做人要感恩懂爱,即使长命百岁,人生相遇也如流星般短暂。“年”告诉我们:做人要大度,有天空的博大才拥有日月星辰,有海洋的广阔才容纳百川江河。
  “年”的味道很浓,值得人细细品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