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村大众 > 人文周刊

□非常记忆

辞灶

2014-01-27 作者: 来源: 农村大众
  ●李绍静

  放了寒假,孩子开始盼着过年了,一如我们儿时。
  孩子常会问起我们小时候的年是怎么过的,我便将自己小时候过年的事儿讲给孩子听。
  小的时候,一进腊月门就开始盼着过年了。从盼着腊八节吃腊八粥,到盼着过小年吃顿饺子,再到除夕晚上吃完年夜饭分压岁钱,大年初一穿上新衣服到邻居家串门,天天都很美好。
  真正的年味,是从腊月二十三小年这天开始的。小年,在胶东也叫辞灶。
  从辞灶这天开始,大人们就要忙年了。什么叫辞灶?我曾就这事问过父亲,父亲说,辞灶就是要把灶王爷送到天上去。平日里,灶王爷在咱家里待着,到了天上,要去给玉皇大帝汇报。所以,咱们要好好地祭祀灶王爷,请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明年的日子才会顺利。由此看来,辞灶就是辞别灶王爷的简称了吧。
  辞灶这天无论大人多忙,都要包饺子。在吃饺子之前,要先祭祀灶王爷,祭祀的过程中,有一件很郑重的事项,就是把灶码(有灶王爷像的一种画)贴到灶台边的墙上,这件事必须由一家之主亲自做。灶码是花钱从集市上“请”的,这些灶码与木版年画的印制方法相同,颜色鲜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部分标明了二十四节气,下半部分是灶王爷的画像。到了除夕晚上,在吃年夜饭之前,还有一个接灶的环节,到时,灶码的下面有画的部分会被剪下来,与几根香一起包到纸中烧掉,这样墙上就只留下了年历部分,供人们一年之中查询节气用。
  从辞灶这天开始,大人们会一再叮嘱小孩子,一定不能顽皮,一定要听大人的话,大人让干啥要赶紧去干,决不能乱说话,做错事,更不能骂人。而从这一天开始,大人也会自觉地不再打孩子,也不再骂孩子了。大人们一反常态的温柔,对儿时的我们来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幸福与自由。也是从辞灶这一天开始,出了嫁的闺女不能再回娘家,凡是与娘家有关的事,都由女婿跑腿或传话。
  从小年到除夕,小孩子们基本上没事可做,除了按时喂猪、喂牛,听大人使唤外,天天就是和小伙伴们在大街上疯玩,弹玻璃球、跳房子、捉迷藏、扔沙包、跳绳……玩得不易乐乎。少了大人的责骂,大家往往会玩得忘了时间,直到大人们做好了饭,各自喊孩子回家吃饭时,大家才作鸟兽散,离开之前还不忘约好饭后继续玩。
  大人们在这一段时间会很忙。男人们忙着赶集置办过年所需各种物品,女人们则在家里忙着发馒头、蒸饽饽、做年糕、做豆包等,准备好从正月初一一直吃到正月十五的面食。小时候过年穿的新衣服、新鞋,都是母亲手工缝制的。到现在,脑海里常会出现记忆中的画面:我静静地坐在炕沿上,看着母亲给我们做新衣裳。阳光暖暖地照在炕上和母亲的身上,母亲一会拿起尺子比量着如何裁剪,一会拿起粉笔在新布上划线剪开布料,一会儿又拿起针线开始缝制。那一块方方正正的布料,到了母亲的手里,只需半天工夫,就成了一件过年穿的新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