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观察 A3

低速电动车怎破身份尴尬

专家建言:正视市场选择 规范行业标准

  • 日期:20140326
  • 作者:记者 牟德鸿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牌、路、执照是决定低速电动车产业命运的三大件,在低速电动车产业已呈燎原之势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及早着手行业标准的制订出台

    ◆导报记者 牟德鸿 济南报道

    前不久的央视3·15晚会上,山东有多家老年代步车企业 “中枪”,诸多媒体的跟进报道,将这种被汽车业内称之为 “低速电动车”的新生事物置于公众的的责难声中,而省内聊城、烟台等地针对低速电动车行业的整顿也正在进行。

    低速电动汽车业能否在这场曝光风暴中挺过去?“风暴”过后,电动汽车业又将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呢?

    “低速电动汽车产业是中国亿万百姓追求生活质量的产物,是市场需求创造出来的新兴产业。”规模产量和年销售量均堪称业内翘楚的富路集团的董事长陆付军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低速电动汽车行业确实存在问题,究其原因,一是标准缺失,二是确有个别企业经营行为不端。他希望此次“曝光”,能够成为推动国家规范行业标准的契机。区别对待

    导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风靡市场的低速电动汽车,一直面临着因为“出身问题”带来的身份尴尬,业内也一直流行着“低速电动车游走于法律边缘”和“灰色产业”等观点。

    “2009年是个坎儿。”对国内电动车行业有着多年研究的光华博思特营销咨询机构总裁韩志辉对导报记者称,在2009之前,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低速电动车,适用范围还仅限于高尔夫球场、企业厂区、公园等封闭环境,其生产、使用无需严格的质量标准,更谈不上走上公共车道、上牌等一系列问题;2009年中国将电动汽车上升作为国家新兴产业战略后,低速电动车以价格低廉、外形时尚、无需上牌及驾照等优点,战胜传统车企生产的价格贵、外形老旧的汽车,走出原有的“领地”,大摇大摆地驶向了城乡公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低速电动车保有量达近百万辆。

    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代步车质量问题之后,光华博思特营销咨询机构调研的结果显示,目前山东低速电动车业的问题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一批原本只具有生产观光车资质的企业,“套牌”生产用于城乡公路行驶的低速电动车;另一类是一批以乡间作坊形式存在、根本没有生产资质的小企业,非法生产电动汽车。媒体曝光的质量问题也主要出在这两类企业。

    “另外,部分大企业由于其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及售后体系不完善,对于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售后服务,导致消费者投诉较多。”韩志辉表示。

    “曝光是好事。”潍坊一家低速电动车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态度很坚定,“对于那些非法生产或者有质量问题的企业,通过整顿淘汰掉,对我们这些守法经营的企业是最大的公平。”

    “谁有问题就查谁,没问题的要尽快放行。”德州市武城县某电动车企业的负责人说,“不能‘一人得病,全民吃药’。”尊重民生需求

    一方面是低速电动汽车已呈燎原之势,另一方面则是产业政策的长期空白,如此情势之下,市场乱局在所难免,而政府态度则数度挑动产业神经。

    “低速电动车的产生有其符合中国市场现状的合理性。”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魏学勤日前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称,“低速电动汽车价格1万到3万元,耗能每百公里8度电,而燃油汽车每百公里的费用近百元……这样的账,老百姓谁都能算清楚。”他认为,中国数目庞大的中低收入阶层谋求出行方便、提高生活质量的诉求是低速电动汽车的市场基础,而政府政策推进和企业家积极参与催生了这一新事物。

    国内知名汽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认为,政府应该正视百姓对于低速电动汽车的旺盛需求,在与之相关的民生工程中也要有相应的考量。如充电桩作为城市公共设施正在大量投建,下一步也可以尝试为低速电动汽车开辟专用车道。即使在没有国际惯例的情况下,政府也要尊重市场的选择,珍视中国企业“无中生有”的创造成果,这正符合时下流行的“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精神。

    “牌、路、执照是决定低速电动车产业命运的三大件,在低速电动车产业已呈燎原之势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及早着手行业标准的制订出台,不能等问题成堆才出面收拾。电动自行车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有过类似的深刻教训。”魏学勤提醒并强调说,“山东五座城市的试点经验表明,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把好握好标准,严格执行,管理到位,加上行业自律,问题就能降低到可控可管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