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头版 A1

多公司暂停收购计划 筹备期长致效益难现

上市公司购金热受挫

之所以会出现上市公司扎堆购矿的情况,一是因为金价下跌令金矿价值急剧缩水,收购成本大幅下降,二是上市公司有借此“镀金”的意图

  • 日期:20140210
  • 作者:记者 时超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导报首席记者 时超 济南报道

    2014年伊始,上市公司涉足金矿的热情频遭冷水泼头。

    7日,金飞达(002239)发布公告,对其所购金矿采矿权估值从1.3亿元大幅缩水至7106万元作出说明,称两次评估价值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资源矿石量及矿石平均品位发生了变化。

    “2013年受金价下跌影响,许多持有金矿采矿权的公司股价缩水,从而吸引了不少投资机构,令收购金矿的交易数量 大增。”8日,天俊合创黄金分析师周志虎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上述“抢金者”中,不仅有以黄金开采加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也有不少从事其他行业的企业。

    “金矿的经营要考虑勘探风险、开采成本、审批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没有相关经验,加上金价前景不明朗,收购的风险很大。”周志虎说。

    实际上,就在春节前夕,国华(00370.HK )、中盈国 金资 源(00766.HK) 等前期有意购入金矿采矿权的公司均公告称已退出收购计划。中润资源(000506)、园城黄金(600766)等前期频频出手的购矿者更是未见效益。

    如此看来,2013年上市公司的购金热潮,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值得思索。

    多公司受挫金矿收购

    作为一家以服装加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金飞达的购矿行为在启动之初,就埋下了隐患。

    2013年3月30日,金飞达与李达森等人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李达森等人持有的康定鑫宝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大渡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各52%的股权。同年5月,该股权过户至金飞达,形成了金飞达的无形资产,其中包括大荒坡金矿和鱼公洞金矿的采矿权。

    然而,仅过了8个月,上述采矿权估值就出现了大幅缩水。今年1月30日金飞达的公告显示,在聘请其他评估机构对采矿权进行价值认定后,公司确定要对上述两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其中大渡河矿业采矿权账面价值几近“腰斩”,被从1.36亿元修改至7106.27万元,这进一步导致金飞达201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减少约3196.29万元。

    业内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收购金矿涉及储量勘察评估、采矿权期限等多方面风险,对于一家并非以黄金开采加工为主业的上市公司,能否找到专业人士或机构运作此事,值得考量。这一担忧显然并非空穴来风,7日金飞达的最新评估报告中就给出了多项说明,称未收集到材料,甚至没有看到采矿权合同。    就此,导报记者曾致电金飞达董秘办,但并未联系到其董秘。7日的公告中仅表明前后两次采矿权估值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矿石量及矿石平均品位发生了变化,并非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行为。但对为何短期内矿山会出现资源矿石量和品位下降,并未详述。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金飞达发布公告前夕,国华、中盈国金资源、瑞金(00246.HK)3家香港上市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放弃了之前的购矿计划。如国华去年8月份曾表示,将以不多于12 亿元的价格收购Lead(LBCL) 全部已发行股份。据悉,LBCL间接持有54%股权的中国公司,主要从事黄金开采及加工,现在山东省拥有两个金矿。然而,今年1月国华却宣布终止该收购,原因是覆核过程将产生额外成本和时间延长,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可能是对金矿的投资前景不再乐观。”周志虎表示,国内金矿的开采多在1000米以上,且多为人力开采,成本尚可接受,但随着不断下挖,“过了千米,无论是设备还是基础投入都要大增,给收购方带来成本压力。”

  导报记者注意到,中盈国金资源在放弃金矿收购中明确表明,“开采金矿成本不降反升、黄金开采业务的潜在利润率持续下滑”,令目标矿山吸引力下降。

  前景堪忧

  实际上,金飞达等公司只是2013年诸多购矿者中的一部分。据导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去年发布收购金矿公告的上市公司就有15家以上,相关公告近百条,为2012年的两倍多。这些上市公司中,既有以黄金为主 业的 赤峰 黄金(600988)、园城黄金等公司,也有非黄金主业的齐星铁塔(002359)、金飞达等。

  接受导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认为,之所以会出现上市公司扎堆购矿的情况,一是因为金价下跌令金矿价值急剧缩水,收购成本大幅下降,二是上市公司有借此“镀金”的嫌疑。

  “上市公司临时抱佛脚,画饼炒作,然后趁股价上升后减持套现。这种情况下,真正做成功的相当少,投资者需注意风险。”一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对导报记者表示,采矿专业性很强,从勘探到环评到开采产生利润,至少需要五六年时间,前期投入资金非常大,非专业上市公司涉足金矿的目的和风险都需考量。

  即便是真的有公司想通过收购金矿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在如今的环境下也非常困难。

  “金价去年大幅下挫,使得现货金的价格接近全球平均开采成本。”周志虎表示,8日纽约黄金标价为1266美元/盎司,而业内估算的金矿开采成本大约为1100美元/盎司至1200美元/盎司,“这让金矿本身开工的积极性不高 。”同时,有业内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去年上市公司发生多笔对海外金矿的收购,但被收购的有不少是开采时间较长的金矿,购入方恐将承担较大的成本投入及时间。

  导报记者注意到,此前转型黄金产业的中润资源与园城黄金,近年来虽然在购金路上屡有斩获,但收益一直未体现在报表中。如园城黄金去年10月公告,其入股公司购入澳洲金矿后,已经在国内外拥有了多个金矿资源,黄金储量超过40吨,但一直未见相关开发信息,报表中也没有看到金矿开采带来的收益。中润资源去年11月曾公告完成了对瓦图科拉金矿公司的增资,正式控股该金矿,但从投入效益看,上述投资因瓦图科拉股价暴跌带来了较大幅度亏损,同时该金矿下一步开采还需要数千万美元的投入。“涉金”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好处,反而成为负担。

    “现在业内更加青睐露天矿和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项目。”一名不愿具名的贵金属分析师表示,手里拿着大量金矿项目就意味着要持续投入,因为按资源开发规定,持有金矿的开采企业每年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开发投入,不然该金矿会被强制收回。“今后企业的购矿行为应该会更加谨慎,握紧现金流应该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