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产业·产经 D1

中企海外并购突破之道

  • 日期:20130823
  • 作者:记者 张俊英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加里·伍尔夫 SHIBOOMI公司首席执行官

    ◆记者 张俊英 美国波士顿报道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性增强,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频现。

    跨国并购有利于中国企业绕开贸易壁垒,获取紧缺资源,拓展境外市场,提升管理水平。但机遇总是伴随着风险,企业并购需要多种成熟的条件和操作技能才能获得成功。

    今年5月底,双汇国际宣布与史密斯菲尔德达成收购协议,收购价格包括债务在内达71亿美元,两家公司于6月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交了申请。这一中美企业最大收购案,自披露以来,争议不断。

    海外并购并非坦途一片,时常伴着风险和阻碍,中国企业有哪些突破之道?经济导报记者日前采访了SHIBOOMI公司首席执行官加里·伍尔夫。他拥有22年企业领导经验,在多个行业的企业担任过首席执行官。偏见难消

    经济导报: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的大规模海外并购?加里·伍尔夫:根据Dealogic的数据,去年,中国买家们在49笔交易中,共斥资115.7亿美元收购美国公司或美国公司的股份。去年成交金额明显高于从2009年到2011年的总和。据KPMG 预测,今年下半年,中国预计将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盟达成更多的交易。中国企业还购买了意大利法拉帝豪华游艇公司、Weetabix麦谷物公司和英国伦敦著名的黑色出租车制造公司。

    在中国,许多企业有着成功打入美国市场的实力和资源。但是,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

    经济导报:由于赴美并购屡屡出现挫折,很多企业对美国市场望而生畏,认为其难以进入。能谈一下你对此的看法吗?加里·伍尔夫:这和中国公司不了解美国市场和文化有很大关系。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是非常不同的,大多数行业已经相当成熟,充满了密集的竞争和强大的品牌定位。那些想在美国扎根立足的国际公司,如果没有采取统筹的战略性措施,往往陷入长期挣扎之中。

    以双汇收购案为例。要知道,美国对中国的食品行业还存有偏见。史密斯菲尔德位于密苏里州,跟美国的其他州一样 ,该州也有独立的法律、风土人情,那里的居民本身就有些保守,尤其是对中国的食品企业,他们存在很多偏见,要想消除这种偏见需要下很多工夫。条条大路通罗马

    经济导报:一些中美企业间的跨国并购,因美国政治因素的介入而以失败告终,于是中企认为,这是美国政府给中国设置人为障碍,你对此怎么看?你认为美国政府欢迎中国企业来美国收购或者合作吗?加里·伍尔夫:如果认为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设置障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这和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无论是国家联邦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美投资,但是,政府官员必须重视当地居民的意见,否则将会影响他的政治生涯。在美国市场上,企业成功是通过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其与政府的关系。

    经济导报:中国公司进军美国市场,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方式和途径?加里·伍尔夫: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这是能在美国市场立足最快捷的方法,也是一种获得行业知识和先进工艺方式的途径,这对中国公司是很有必要的。其实,有各种各样的战略和方法可以使中国公司赢得美国市场。首先要分析中国公司的发展战略、产品和服务,以及在美国市场的相关竞争。中国企业可以有几种基本的选择:1,收购一家美国公司。此过程可能成本昂贵,但是效果非常迅速,这能让公司迅速被美国市场接受,不需再重新打造品牌。但是会存在其他问题,比如,团队之间的合作、企业的知识管理等。2,与美国公司合作。这可以使他们有机会共同开发新产品,共同开发制造优势,共享行业知识,利用各自的优势,互惠互利。3,直接进入美国市场,利用中企自己的形象和品牌。如丰田、索尼、现代等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在这些情况下,中国企业应该找到一个利基(市场空隙)或立足点,来促进和发展在美国市场的活动。4,通过购买美国技术、知识或产品,在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同时开发使用。5,购买休眠状态的美国品牌或老牌公司,让它们复活,因为美国消费者对这样的品牌还是很有感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