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经济导报>观察 A3

山东省畜牧业协会与龙头企业共同呼吁

“禽流感”应更名

  • 日期:20130517
  • 作者:记者 王伟 吕文
  • 来源:经济导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导报记者 王伟  吕文 济南报道

    “家禽业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不仅整个产业受重创,行业的连锁反应也出现了,饲料生产下滑了20%。”为推动家禽业发展,在于16日召开的“2013山东家禽科学养殖与健康消费论坛”上,山东省畜牧业协会会长张洪本说,企业发展的信心来源于消费者的信心,产业发展当务之急是要重振消费信心。

    对此,与会的多名专家和企业代表表示赞同。“禽流感只是个突发事件,是暂时的,目前首要解决的是消费者的信心问题。”青岛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王宝维说。无辜的家禽业

    H7N9禽流感的命名成为论坛上饱受质疑的焦点问题,将“禽流感”更名,去掉“禽”字的呼声甚高。

    “说家禽‘带毒’,但是全国的家禽没有一例发病的,到底是人传染了鸡还是鸡传染了人?”诸城外贸董事长王金友如此直言引来一片掌声。王金友表示,自己从1980年开始进入家禽业,从业30多年来,遇到了非典等多个突发事件,但是历次事件的影响都没有这次这么严重。“最主要的原因是H7N9禽流感的命名不够科学,导致消费者的信心出了问题。”

    “不改名对家禽产业而言将后患无穷。”王金友说。

    “我给肉鸡说句公道话。造成今天全国养殖业400亿元损失都是禽流感惹的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张秀美说,人畜共患流感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病毒来自于禽类,因此,这次禽流感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甲型H7N9流感”。

    “家禽是无辜的,吃禽类产品感染禽流感更是毫无证据。”张秀美说。怎能“谈鸡色变”

    益生股份(002458)董事长曹积生近日接到女儿从美国打来的电话,对国人“谈鸡色变”的消费观,女儿表示不可理解,因为在美国,食用做熟的鸡肉制品不会感染禽流感已成民众共识。

    对近期家禽业因禽流感遭遇的冲击,山东省农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逯岩则从催生鸡、激素鸡、药残鸡谈起,他认为重塑对家禽业的消费信心还要从宣传入手。

    “1984年,一只肉鸡长到2公斤需要45天;如今,一只肉鸡长到2.5公斤才用42天。这不是因为加了激素的原因,而是种鸡质量提高的结果。育种工作是肉鸡产业的基础 。”逯岩说。

    在王宝维看来,肉鸡品种发展很快,正向着抗病、优质方向发展。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总裁陈兴垚认为,在遭受禽流感打击的当下,肉鸡行业的基础科普推广非常必要。

    山东家禽产业化和规模化在全国是最高的,尤其以白羽鸡品种最为突出。“白羽鸡自进入中国就没落下好名声,造成这种状况的很大原因是宣传不够。”对于屡屡陷入“问题门”,张洪本说。家禽业是节粮畜牧业发展重点

    “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节粮畜牧业是今后发展 的重点,而鸡肉生产恰恰具有节粮的优势。”王金友表示,产出1斤鸡肉需要粮食1.7斤,产出1斤猪肉需要粮食2.4斤,生产1斤鸡肉比生产1斤猪肉可以节省饲料1/3。

    逯岩认为,振兴家禽业,发展规模化养殖很必要。这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有利于防止污染,防治疫病,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王宝维看来,我国的家禽产业仍有很大的消费潜力:“我国人均鸡肉消费只有7公斤,而美国是45公斤,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在40-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