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国际新闻 观点 A7

■画里有话

岂能强迫“农转非”

  • 日期:20101030
  • 作者:刘英团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从秋季开学起,重庆各高校都在动员拥有该市农业户籍的学生转为城镇户籍。多名拒绝转户的学生称,动员已变为强迫,拒绝转户者被教师约谈,并以奖学金、入党,甚至毕业证等相要挟。这些学生担忧转户后,老家的宅基地和农田被收回。在日后可能的拆迁中,得不到补偿。(10月28日《新京报》)

    上世纪90年代前,农转非名额趋之若鹜:“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乡村一所房”;90年代后,对“农转非”很多人就没以前那么强烈的愿望了。到2000年,农民根本就不愿“农转非”。

    据说,浙江义乌的部分官员甚至动用权力把户口转入农村,玩起了“非转农”。抱着“金饭碗”的公务员“争当农民”?显然不是。农村土地越来越值钱,农民身份获得的利益越来越多,有的农村户口甚至牵扯到上百万元的收益。就目前而言,许多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很快,不见得比城镇人口低。换句话说,强迫“农转非”归根结底是土地所蕴含的利益所致。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很多京郊的大学生都放弃了“农转非”。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学生米佳星所言,在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保留农村户口也就意味着不会失去宅基地和田地这样的生活底线。因此,姑且不谈“强迫农村学生转为城镇户口”孰对孰错。农村的孩子都很清楚,土地承担着双重功能,它既是生产资料,又是生存保障基础,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重要的收入来源,如果毕业后找不到合适并而体面的工作,回到乡下科学种田、科学养猪也未尝不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农村的学生放弃这些土地转为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城镇户口,自然是学生所不愿意的。因此,农业户籍的学生不愿转户的想法可以理解。

    此外,转不转户籍,应坚持自愿原则,这也是有法可依的。2003年8月,公安部出台的30条便民措施中规定,新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可随本人意愿决定是否将户口迁学校;2010年7月25日,重庆市政府出台的《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则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二条,便是“自愿有偿”。很明显,强迫转户籍不合法。

    户籍问题关系到社会公平,更关系到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一味地强迫“农转非”就难免让人觉得是在与民争利,这值得警惕。

    □ 刘英团 漫  画/ 李晓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