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传统文化育人新体系 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烟台轻工业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学生职业成长”的研究与实践

2022-11-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新宁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学生职业成长。近年来,烟台轻工业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园林式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诵读经典 培根铸魂
多形式夯实学生职业思想

  深入调研。学校面向社会和学生开展了“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和“中职学生职业心理与职业成长”调研。针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学校立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职学生职业成长”系列德育课题,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培根铸魂。
  精选经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职教育,选择是关键。学校按照级部、专业部,分类为学生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书目,组织教师深入研究,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职业元素、适宜诵读、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作品内容,整理编辑“职业成长”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资料。组建以语文教师、思政教师为主,以学生管理与班主任队伍为辅,各学科都有教师参与的师资队伍,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精选的诵读资料进行更新丰富与应用延展。
  灵活诵读。学校以“诵千古美文,承传统文化,树工匠精神,促职业成长”为主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以专业部为单位,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组织每日诵经典、每日写经典、“经典成就职业梦想”征文演讲比赛、校园诗词大会、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读经典、诵经典的积极性。
开设课程 加强管理
多渠道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开设课程,让学生所闻有所悟。学校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为学生系统讲解中国传统哲学、伦理、道德、礼仪、文艺、科技、文物、精神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及各科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课程思政及学科教学,指导学生在读经典诵经典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记录学习感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职业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
  规范管理,让学生所行有所依。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管理,按年级分类进行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敬业爱岗教育,对学生的纪律、卫生、仪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提出规范要求,将教育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使讲文明、知礼仪、守规范、诚信感恩、团结协作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内外结合,突出培育工匠精神。学校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中职教育的突破口,校内外结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一是加强教学改革,重视实习、实训,探索推行现代“学徒制”,注重教学与产业、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树立工匠意识。二是聘请优秀毕业生、劳动模范回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学习扎实工作、精益求精的作风。三是收集讲好古今优秀工匠、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当大国工匠的职业理想,增强创新意识与敬业奉献意识。
优化环境 融合传承
多方位陶冶学生职业情操

  打造校园文化,涵养职业品格。学校用心打造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通过楼宇上“仁义礼智信”的醒目文字、花坛里“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的大型石刻、甬路旁的大国工匠刊板、路灯下的名言警句、走廊和班级的艺术创作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化与职业素养。
  融合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学校组织学生到地雷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经典”诵读、歌咏、演讲等比赛,引领学生继承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优良革命传统,爱家乡、爱祖国,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连,努力学习,报国裕民。
  传承地方文化,丰盈职业人生。中国传统的音乐、书法、绘画、剪纸、武术、节日习俗等对学生的职业情操都有很好的陶冶作用,学校将海阳传统的大秧歌、螳螂拳等具有地方色彩的文体项目引入校园,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组织班主任、音体美课程教师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体项目的职业元素,引导学生在节日习俗的传承中认识社会,在琴棋书画的传承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在武术体育项目的训练中磨炼意志,在各类传统的集体活动中学习沟通、协作、担当。
  □王新宁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学生职业成长。近年来,烟台轻工业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取得显著成效。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山东省园林式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诵读经典 培根铸魂
多形式夯实学生职业思想

  深入调研。学校面向社会和学生开展了“新形势下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要求”和“中职学生职业心理与职业成长”调研。针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学校立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职学生职业成长”系列德育课题,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培根铸魂。
  精选经典。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中职教育,选择是关键。学校按照级部、专业部,分类为学生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书目,组织教师深入研究,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职业元素、适宜诵读、有利于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作品内容,整理编辑“职业成长”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资料。组建以语文教师、思政教师为主,以学生管理与班主任队伍为辅,各学科都有教师参与的师资队伍,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精选的诵读资料进行更新丰富与应用延展。
  灵活诵读。学校以“诵千古美文,承传统文化,树工匠精神,促职业成长”为主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活动以专业部为单位,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组织每日诵经典、每日写经典、“经典成就职业梦想”征文演讲比赛、校园诗词大会、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读经典、诵经典的积极性。
开设课程 加强管理
多渠道培育学生职业素养

  开设课程,让学生所闻有所悟。学校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为学生系统讲解中国传统哲学、伦理、道德、礼仪、文艺、科技、文物、精神等。同时要求班主任及各科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班级、课程思政及学科教学,指导学生在读经典诵经典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记录学习感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职业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
  规范管理,让学生所行有所依。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管理,按年级分类进行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敬业爱岗教育,对学生的纪律、卫生、仪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提出规范要求,将教育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使讲文明、知礼仪、守规范、诚信感恩、团结协作等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内外结合,突出培育工匠精神。学校将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中职教育的突破口,校内外结合,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一是加强教学改革,重视实习、实训,探索推行现代“学徒制”,注重教学与产业、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树立工匠意识。二是聘请优秀毕业生、劳动模范回校开展讲座,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学习扎实工作、精益求精的作风。三是收集讲好古今优秀工匠、科学家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当大国工匠的职业理想,增强创新意识与敬业奉献意识。
优化环境 融合传承
多方位陶冶学生职业情操

  打造校园文化,涵养职业品格。学校用心打造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色彩校园文化、走廊文化、班级文化。通过楼宇上“仁义礼智信”的醒目文字、花坛里“自强不息”“天道酬勤”的大型石刻、甬路旁的大国工匠刊板、路灯下的名言警句、走廊和班级的艺术创作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化与职业素养。
  融合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学校组织学生到地雷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红色经典”诵读、歌咏、演讲等比赛,引领学生继承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优良革命传统,爱家乡、爱祖国,将个人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连,努力学习,报国裕民。
  传承地方文化,丰盈职业人生。中国传统的音乐、书法、绘画、剪纸、武术、节日习俗等对学生的职业情操都有很好的陶冶作用,学校将海阳传统的大秧歌、螳螂拳等具有地方色彩的文体项目引入校园,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组织班主任、音体美课程教师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体项目的职业元素,引导学生在节日习俗的传承中认识社会,在琴棋书画的传承中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在武术体育项目的训练中磨炼意志,在各类传统的集体活动中学习沟通、协作、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