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域”到“省域”,地区生产总值从413亿元增长至908亿元

莱芜区进入黄金发展期

2022-09-22 作者: 赵国陆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过去十年,济南市莱芜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413亿元增长至9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3.6亿元增长至50.1亿元,坚持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构建起“以钢为基、以车为本、以药为先”的新型工业格局。区划调整后乘势而上,肩负起“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的重任,努力实现跨越再突破。
  十年奋进,莱芜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扛牢济莱区划调整重大政治责任,实现了从“县域”到“省域”的跨越,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快速上升期。
  十年耕耘,莱芜区以工业为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累计招引实施过亿元的项目470个,引进外资9.3亿美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00家,增加1.2倍,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9亿元。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聚成群,生物医药产业园“十年磨一剑”,吸引40家药企进驻,培育2个国家原创一类新药。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壮大成势,泰钢、九羊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400系不锈钢占据全国25%的市场份额。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蓄势成峰,先后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落户莱芜,智能网联重卡(一期)、凯傲智能叉车(一期)顺利投产,9个高端配套项目落地,初步构建起“整车+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全产业链条。
  莱芜区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成功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家、高新技术企业231家、“瞪羚”企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167家。莱芜高新区聚焦“高”和“新”,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入选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为全省4个入选产业集群之一。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21个,民生财政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3.6万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成为最朴实的民生底色。
  十年蝶变,莱芜区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高标准打造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709文化产业园,与莱芜战役纪念馆、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共同组成了串联党的建设发展各个时期的红色教育经典路线,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将绿色发展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生态底色持续擦亮,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圆满完成雪野风景名胜区专项整治,获评省级文旅康养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6家,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市的比重近八成,生姜产业被列为全省十大农业产业集群之一,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0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29个、山东省森林村居22个,初步实现了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
  今后,莱芜区对标“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以奋斗开创未来、以实干托举梦想,加快建设“实力强劲、创新引领、生态宜居、人民幸福、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莱芜。
  □ 本报记者 赵国陆

  过去十年,济南市莱芜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从413亿元增长至90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3.6亿元增长至50.1亿元,坚持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构建起“以钢为基、以车为本、以药为先”的新型工业格局。区划调整后乘势而上,肩负起“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省会城市副中心”的重任,努力实现跨越再突破。
  十年奋进,莱芜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扛牢济莱区划调整重大政治责任,实现了从“县域”到“省域”的跨越,进入了黄金发展期、机遇叠加期、快速上升期。
  十年耕耘,莱芜区以工业为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累计招引实施过亿元的项目470个,引进外资9.3亿美元;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00家,增加1.2倍,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059亿元。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集聚成群,生物医药产业园“十年磨一剑”,吸引40家药企进驻,培育2个国家原创一类新药。精品钢与先进材料产业壮大成势,泰钢、九羊蝉联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东民营企业100强,400系不锈钢占据全国25%的市场份额。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蓄势成峰,先后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项目落户莱芜,智能网联重卡(一期)、凯傲智能叉车(一期)顺利投产,9个高端配套项目落地,初步构建起“整车+汽车零部件+物流”的全产业链条。
  莱芜区坚持科技赋能、创新发展,成功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5家、高新技术企业231家、“瞪羚”企业28家、“专精特新”企业167家。莱芜高新区聚焦“高”和“新”,成功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入选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为全省4个入选产业集群之一。累计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121个,民生财政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3.6万名贫困人口顺利脱贫,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成为最朴实的民生底色。
  十年蝶变,莱芜区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高标准打造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709文化产业园,与莱芜战役纪念馆、鲁中抗日战争展览馆等,共同组成了串联党的建设发展各个时期的红色教育经典路线,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将绿色发展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生态底色持续擦亮,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圆满完成雪野风景名胜区专项整治,获评省级文旅康养强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6家,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市的比重近八成,生姜产业被列为全省十大农业产业集群之一,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0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29个、山东省森林村居22个,初步实现了农业兴、农民富、农村美。
  今后,莱芜区对标“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以奋斗开创未来、以实干托举梦想,加快建设“实力强劲、创新引领、生态宜居、人民幸福、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新莱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