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嫦娥的本来行迹

2022-09-15 作者: 周学泽 来源: 大众日报
  □ 周学泽

  最近,嫦娥是一个热词。9月9日,中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磷酸盐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这些研究成果,都源于两年前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带回的样本。
  只要是月亮的事,便少不了嫦娥。中国探月工程名曰嫦娥工程,古老的神话传说和现代科技衔接,平添一份浪漫色彩。学者考证,嫦娥又名恒我、姮娥等,源自商朝卦书《归藏》,然而此书已失传。后来,西汉《淮南子·览冥训》在奔月神话中加入羿的元素:“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
  因为古书记载简略,后人增加了想象,嫦娥的故事不断被丰富。各种版本中,无一例外,嫦娥被塑造为遗世独立的美女。大家比较熟知的是《西游记》中天蓬元帅酒后戏嫦娥的故事,“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天蓬元帅因此触犯天律而投胎为众所周知的猪八戒。
  后人关注嫦娥,注意力集中在两点,一是嫦娥到了月宫之后的心情是好是坏。按说,嫦娥吃了不死药,成了神仙,应该是愉悦的,但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唐代李商隐作《嫦娥》诗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个“偷”字与一个“悔”字,体现了李商隐对嫦娥奔月这一事件的观点,他认为嫦娥到了广寒宫后寂寞孤单十分后悔。李商隐的观点被广泛认为符合心理逻辑,毕竟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月宫能有啥意思呢?所以后来也自然有了“寂寞嫦娥舒广袖”的诗句。
  另一个关注点是嫦娥为什么偷吃不死药而奔月。这方面最有意思的是鲁迅在《故事新编·奔月》中对嫦娥心态的现实主义解读。羿娶了嫦娥,便不再是众人的英雄,而是一个人的丈夫,婚姻中,羿仿佛虎落平阳,光彩不再,偏偏日子也日渐紧巴,嫦娥的物欲没法满足,或者忍受不了日复一日婚姻生活的平淡,便吃药飞天了——这完全是一种现代人的想象。
  李商隐的诗和鲁迅的文章是“后人”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生活观照“前人”的生活。李商隐的解读是从世俗的儒家视角,认为嫦娥偷吃灵药离开羿,没有了爱情和家庭的滋养,不是幸福的选择;鲁迅的文章则是在讲琐细的婚姻生活对爱情的戕害,似乎在担心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当时的鲁迅和许广平处于恋爱中,进入婚姻好还是不好,正是他要思考的题目。
  其实,嫦娥被明确为羿的妻子,是后来添加的。东汉末年,高诱注解《淮南子》,指出嫦娥是羿之妻:“姮娥,羿妻。”至于最初故事传说中,嫦娥是一种什么身份,不得而知。因此,李商隐的诗和鲁迅的文章,是根据后加故事材料而产生的合理化臆想,这种臆想反映的是他们所处时代的思想,而非传说中嫦娥的样子。
  笔者认为,若追寻嫦娥的本来行迹,值得关注的是西汉《淮南子·览冥训》,此书成书较早,说不定那时还能看到有关嫦娥的早期传说记录;这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卷一为“原道训”,提出了“循道”“无为”“持后”“贵柔”“守静”“重生”“养性”等一系列观点作为全书的总纲。而嫦娥故事中寻找不死药的情节,正好和道家行为相符合。根据现在的考古发掘,汉墓壁画中广泛存在死后升仙的主题,嫦娥故事中的西王母也是汉墓升仙壁画中的“常客”。由此,我们似乎有理由推断,所谓嫦娥吃不死药奔月,可能是死后升天的另一种表达,或者是食药而亡——尽管这可能有点残酷,会破坏嫦娥奔月传说的美感,但或许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 周学泽

  最近,嫦娥是一个热词。9月9日,中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在月球上发现磷酸盐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宣布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存在大量的太阳风成因水。这些研究成果,都源于两年前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从月球带回的样本。
  只要是月亮的事,便少不了嫦娥。中国探月工程名曰嫦娥工程,古老的神话传说和现代科技衔接,平添一份浪漫色彩。学者考证,嫦娥又名恒我、姮娥等,源自商朝卦书《归藏》,然而此书已失传。后来,西汉《淮南子·览冥训》在奔月神话中加入羿的元素:“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
  因为古书记载简略,后人增加了想象,嫦娥的故事不断被丰富。各种版本中,无一例外,嫦娥被塑造为遗世独立的美女。大家比较熟知的是《西游记》中天蓬元帅酒后戏嫦娥的故事,“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天蓬元帅因此触犯天律而投胎为众所周知的猪八戒。
  后人关注嫦娥,注意力集中在两点,一是嫦娥到了月宫之后的心情是好是坏。按说,嫦娥吃了不死药,成了神仙,应该是愉悦的,但事情不是这么简单。唐代李商隐作《嫦娥》诗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一个“偷”字与一个“悔”字,体现了李商隐对嫦娥奔月这一事件的观点,他认为嫦娥到了广寒宫后寂寞孤单十分后悔。李商隐的观点被广泛认为符合心理逻辑,毕竟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月宫能有啥意思呢?所以后来也自然有了“寂寞嫦娥舒广袖”的诗句。
  另一个关注点是嫦娥为什么偷吃不死药而奔月。这方面最有意思的是鲁迅在《故事新编·奔月》中对嫦娥心态的现实主义解读。羿娶了嫦娥,便不再是众人的英雄,而是一个人的丈夫,婚姻中,羿仿佛虎落平阳,光彩不再,偏偏日子也日渐紧巴,嫦娥的物欲没法满足,或者忍受不了日复一日婚姻生活的平淡,便吃药飞天了——这完全是一种现代人的想象。
  李商隐的诗和鲁迅的文章是“后人”根据自己所处时代的生活观照“前人”的生活。李商隐的解读是从世俗的儒家视角,认为嫦娥偷吃灵药离开羿,没有了爱情和家庭的滋养,不是幸福的选择;鲁迅的文章则是在讲琐细的婚姻生活对爱情的戕害,似乎在担心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而当时的鲁迅和许广平处于恋爱中,进入婚姻好还是不好,正是他要思考的题目。
  其实,嫦娥被明确为羿的妻子,是后来添加的。东汉末年,高诱注解《淮南子》,指出嫦娥是羿之妻:“姮娥,羿妻。”至于最初故事传说中,嫦娥是一种什么身份,不得而知。因此,李商隐的诗和鲁迅的文章,是根据后加故事材料而产生的合理化臆想,这种臆想反映的是他们所处时代的思想,而非传说中嫦娥的样子。
  笔者认为,若追寻嫦娥的本来行迹,值得关注的是西汉《淮南子·览冥训》,此书成书较早,说不定那时还能看到有关嫦娥的早期传说记录;这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书籍,卷一为“原道训”,提出了“循道”“无为”“持后”“贵柔”“守静”“重生”“养性”等一系列观点作为全书的总纲。而嫦娥故事中寻找不死药的情节,正好和道家行为相符合。根据现在的考古发掘,汉墓壁画中广泛存在死后升仙的主题,嫦娥故事中的西王母也是汉墓升仙壁画中的“常客”。由此,我们似乎有理由推断,所谓嫦娥吃不死药奔月,可能是死后升天的另一种表达,或者是食药而亡——尽管这可能有点残酷,会破坏嫦娥奔月传说的美感,但或许更接近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