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2-04-14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国文创何时迎来下一个顶流
  据北京青年报,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多日,“一户一墩”的愿望并没有随着圣火的熄灭而消散。熊猫文创为何人见人爱?策展人、艺术设计学者、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表示,如果单纯将熊猫作为一个吉祥物体系来讲,这个题材比较多见,关键在于赋予它怎样的形象和美学价值。设计的关键还是创意,这是美学的问题,如何创造出一个新的美学品质、美学形象是核心。冰墩墩突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僵化的熊猫文创形象,跟冰雪文化相结合,更容易让人接受。
  曾辉认为,相比之下,现在有很多与熊猫相关的文创,只是去模仿熊猫形态本身,而没有赋予新的品质,毫无美感和认同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冰墩墩是一次公众“美育”,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纵向比较30多年来的熊猫吉祥物设计不难发现,过去的熊猫形象相当拟人化,而今天的冰墩墩却更加抽象。“吉祥物不一定要拟人化的,历届奥运会有很多吉祥物,更多的是一种奥林匹克的精神符号,代表欢乐,充满热情,能够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冰墩墩的美学品位和创新价值,代表着一种新的冰雪文化形象,让人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冰墩墩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喜欢,来自它的形象单纯、干净与亲和,的确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美学认知。”曾辉说。
“数字咸菜”也值得品尝
  据光明网,过去三年,微短剧的年产量从几百部激增至几万部。这些内容浮夸俗套的短时长网络剧,剧本只求速成,拍摄不谈美感,配角基本外包,被形象地称为“数字咸菜”。
  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有“存在即合理”的理由。如果讲浮夸与俗套,短视频与直播“更胜一筹”,虽然微短剧的创作也简单粗暴,但创作者的“粗加工”,以及平台出于长远考虑的内容把控,还是尽可能地守住了底线。另外,微短剧的商业利益诉求,也确定了这一文本类型不会对网络秩序、社会公序良俗等造成明显的冒犯。
  业内人士透露,低龄用户占微短剧用户整体的60%,这决定了微短剧的本质。判断微短剧是否适合少年儿童观看,创作者、平台、家长等都有一定责任,但野蛮生长状态的微短剧,目前显然处于博弈状态。在收获大量用户的同时,如何以优质内容获得监护人的认同,决定了这一视频内容的生命力强弱。在如何管理少年儿童获得视频资源方面,各方应有底线意识和管理经验,微短剧才不会像洪水猛兽那样冲垮防线。
新歌如何俘获
听众的耳朵

  据光明网-《光明日报》,近些年,作曲界在创作上有一种倾向,过于依赖西方作曲技法,甚至觉得越是采用高难度的技法,越能显示出水平,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流行音乐沿袭的多是西洋风格。西方作曲技法固然值得学习借鉴,但照搬照抄甚至将其奉为圭臬,既不可取,也没必要。
  音乐作品首先要好听,不好听的作品,技法再高超,也不能算是成功之作。音乐作品的旋律并非越复杂越好,有时候大道至简、和光同尘不失为一条可借鉴的经验。当然,旋律简单并不代表创作简单,它一定是经过无数次推敲,最后去粗取精,把最能代表作品意境的内容浓缩成好听的旋律。
  一首歌能否流行起来,既跟作品质量有关,也受到传播环境的影响。在人们欣赏音乐作品的渠道空前分散多元的今天,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民同唱一首歌,几乎不再可能;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央视春晚上一唱就红,现在也比较难做到。尽管如此,有两点始终不变:一是人们仍然需要音乐;二是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好听,还能给人回味和想象的空间,人们听了会有所触动,甚至产生共鸣。
长剧拆分播出有意义吗
  据扬子晚报网,最近某古装玄幻剧第二季开播,距第一季完结不到2天。看似分成上下两部分,每部分二十集是标准的短剧格式,但这无缝衔接合在一起却还是妥妥的超级长剧。
  为何会有观众觉得这古装剧变短似乎就是个“假把式”?原因在于上下两季播出的间隔时间实在太短了。从好的一方面来看,这样紧凑的排播安排,使得第二部能够很好地承接上一部的关注度,直接拥有了来自上一部剧集的观众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国产剧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长效吸引力严重不足。
  从长期来看,对于体量较大的IP,季播模式会更加适合铺陈展开剧情,而要适应季播模式,对于剧集本身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剧情要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以达到即便完结许久仍让观众“意难平”,这种“意难平”会给第二季带来更多忠实的剧粉。同时,季播模式也有利于制片方降低成本风险,在第一季完播后,若是市场反馈不尽如人意,可以直接选择砍掉项目降低损失,或者针对第一季的口碑反馈对第二季的剧情、风格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当前这些古装剧的拆分尚不足以视作形成了成熟的季播模式,毕竟所谓的提倡集数最终目的不是把集数当做捆住电视剧排播的锁链,而是为了让剧集“脱水”,注水长剧拆短剧也还是注水,精品内容即便四五十集也不会厌倦。
        (□记者 刘一颖 整理)
中国文创何时迎来下一个顶流
  据北京青年报,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多日,“一户一墩”的愿望并没有随着圣火的熄灭而消散。熊猫文创为何人见人爱?策展人、艺术设计学者、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表示,如果单纯将熊猫作为一个吉祥物体系来讲,这个题材比较多见,关键在于赋予它怎样的形象和美学价值。设计的关键还是创意,这是美学的问题,如何创造出一个新的美学品质、美学形象是核心。冰墩墩突破了过去那种呆板、僵化的熊猫文创形象,跟冰雪文化相结合,更容易让人接受。
  曾辉认为,相比之下,现在有很多与熊猫相关的文创,只是去模仿熊猫形态本身,而没有赋予新的品质,毫无美感和认同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冰墩墩是一次公众“美育”,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纵向比较30多年来的熊猫吉祥物设计不难发现,过去的熊猫形象相当拟人化,而今天的冰墩墩却更加抽象。“吉祥物不一定要拟人化的,历届奥运会有很多吉祥物,更多的是一种奥林匹克的精神符号,代表欢乐,充满热情,能够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冰墩墩的美学品位和创新价值,代表着一种新的冰雪文化形象,让人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冰墩墩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喜欢,来自它的形象单纯、干净与亲和,的确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新的美学认知。”曾辉说。
“数字咸菜”也值得品尝
  据光明网,过去三年,微短剧的年产量从几百部激增至几万部。这些内容浮夸俗套的短时长网络剧,剧本只求速成,拍摄不谈美感,配角基本外包,被形象地称为“数字咸菜”。
  微短剧的爆发式增长,有“存在即合理”的理由。如果讲浮夸与俗套,短视频与直播“更胜一筹”,虽然微短剧的创作也简单粗暴,但创作者的“粗加工”,以及平台出于长远考虑的内容把控,还是尽可能地守住了底线。另外,微短剧的商业利益诉求,也确定了这一文本类型不会对网络秩序、社会公序良俗等造成明显的冒犯。
  业内人士透露,低龄用户占微短剧用户整体的60%,这决定了微短剧的本质。判断微短剧是否适合少年儿童观看,创作者、平台、家长等都有一定责任,但野蛮生长状态的微短剧,目前显然处于博弈状态。在收获大量用户的同时,如何以优质内容获得监护人的认同,决定了这一视频内容的生命力强弱。在如何管理少年儿童获得视频资源方面,各方应有底线意识和管理经验,微短剧才不会像洪水猛兽那样冲垮防线。
新歌如何俘获
听众的耳朵

  据光明网-《光明日报》,近些年,作曲界在创作上有一种倾向,过于依赖西方作曲技法,甚至觉得越是采用高难度的技法,越能显示出水平,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流行音乐沿袭的多是西洋风格。西方作曲技法固然值得学习借鉴,但照搬照抄甚至将其奉为圭臬,既不可取,也没必要。
  音乐作品首先要好听,不好听的作品,技法再高超,也不能算是成功之作。音乐作品的旋律并非越复杂越好,有时候大道至简、和光同尘不失为一条可借鉴的经验。当然,旋律简单并不代表创作简单,它一定是经过无数次推敲,最后去粗取精,把最能代表作品意境的内容浓缩成好听的旋律。
  一首歌能否流行起来,既跟作品质量有关,也受到传播环境的影响。在人们欣赏音乐作品的渠道空前分散多元的今天,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民同唱一首歌,几乎不再可能;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央视春晚上一唱就红,现在也比较难做到。尽管如此,有两点始终不变:一是人们仍然需要音乐;二是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好听,还能给人回味和想象的空间,人们听了会有所触动,甚至产生共鸣。
长剧拆分播出有意义吗
  据扬子晚报网,最近某古装玄幻剧第二季开播,距第一季完结不到2天。看似分成上下两部分,每部分二十集是标准的短剧格式,但这无缝衔接合在一起却还是妥妥的超级长剧。
  为何会有观众觉得这古装剧变短似乎就是个“假把式”?原因在于上下两季播出的间隔时间实在太短了。从好的一方面来看,这样紧凑的排播安排,使得第二部能够很好地承接上一部的关注度,直接拥有了来自上一部剧集的观众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国产剧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长效吸引力严重不足。
  从长期来看,对于体量较大的IP,季播模式会更加适合铺陈展开剧情,而要适应季播模式,对于剧集本身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剧情要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以达到即便完结许久仍让观众“意难平”,这种“意难平”会给第二季带来更多忠实的剧粉。同时,季播模式也有利于制片方降低成本风险,在第一季完播后,若是市场反馈不尽如人意,可以直接选择砍掉项目降低损失,或者针对第一季的口碑反馈对第二季的剧情、风格进行调整,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当前这些古装剧的拆分尚不足以视作形成了成熟的季播模式,毕竟所谓的提倡集数最终目的不是把集数当做捆住电视剧排播的锁链,而是为了让剧集“脱水”,注水长剧拆短剧也还是注水,精品内容即便四五十集也不会厌倦。
        (□记者 刘一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