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启航课堂1+1”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2022-03-24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原
   本报通讯员 崔勇 潘婷

  “特别幸运一入职就赶上学校这次活动,帮助我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收获满满。”近日,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的高嘉祺老师回忆起上学期工作时说。2021年秋季学期一开学,山东师范大学针对近百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为每人安排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结对“1+1”
为新教师“筑基垒台”

  高嘉祺提到的活动,是学校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早“站稳讲台”推出的“启航课堂1+1”公开课活动,实现新老教师的传承借鉴。学校本着“全员参与、全员发展,多元督教、多员促教”的工作理念,将新教师培训与教学评价相联、与课堂实境相融、与师德师风相适、与教师发展相通,让新教师一入校就能够找到工作方向和归属感。
  在学校统筹安排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全方位指导下,新教师完整经历了“观摩老教师优质课—面向全校师生上公开课—接受老教师及教学督导和同行评课—反思自身教学成效”四个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从“新手”到讲师的蜕变。
  谈到开展这项工作的原因,山东师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新华说:“尽管很多从名牌大学和科研机构应聘到学校的新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较强的学术能力,但由于对教学环境不熟悉,没有系统完整地接受过高校教学技能培训,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存在欠缺,因此考虑帮助他们补齐短板。”
  早在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伊始,学校就开展了首届“百优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校21个学院的近百名教师开讲公开课、校院两级督导组成员现场督导、各学院教师前来观摩、课后开展点评和教学研讨。此次活动正是上次活动的“升级版”。
倾情“传帮带”
做好从教“引路人”

  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教育理念,夯实教学基本功,学校精挑细选了90名老教师组建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导师团队,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专业竞赛获奖教师等。他们用心辅导每一名青年教师,手把手教他们写教案,逐字逐句帮他们理顺讲课稿,反复打磨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
  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学识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的阶梯,严谨治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是令人深受教育。“路书红教授每次听完我的课,都会及时反馈不足,一节45分钟的课,有时能交流两三个小时,常常是一边吃着盒饭,一边继续商量怎么改进。”教育学部新教师张丽回想起来至今还充满感激。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朱爱玲教授自发在一个学期同时指导了3名新教师,硬是将“1+1”拓展成了“1+3”。“他们都教高等数学,我把他们组织到一起磨课,给一个人辅导的同时也让其他俩人观摩,这就起到同侪共济的作用,有时师徒四人因讨论太热烈而错过下午最后一班校车。”朱老师津津乐道。
  一学期下来,老教师们不但亲身示范优质课供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还指导青年教师开了99堂公开课,磨课200多次。正是他们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将自己几十年厚重的教学积淀倾囊相授给青年教师,才让新教师启航之路走得更加坚定自信。从新教师记录的反思和感受中,学校还评选出40余篇优秀教学反思案例集结成册,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全校。
全校“一盘棋”
打造“起航共同体”

  学校把青年教师的成长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校党委书记唐洲雁、校长曾庆良带头走进教室和实验室听课,和老师们面对面交谈,并提出意见建议和殷切希望。同时,学校各部门和学院协同推进,为青年教师“扬帆起航”提供有力支撑。
  人力资源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师资培养模式,牵头修订出台专任教师岗位考核办法、师资培训培养实施细则等文件,对新教师第一年教学工作不作考核,鼓励支持新教师潜心开展教学观摩和锻炼。还在网络全员培训中专设教学能力提升板块,指导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课堂教学节奏把握不到位”“重难点不突出”“PPT设计不科学美观”……经济学院针对新教师上课遇到的共性问题,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出培训申请。中心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为30名青年教师提供“送课到门”服务,相继组织开展了5场、为期两个半月的教学设计及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文学院院长孙书文教授介绍,学院先后推出13位新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收到听课记录近60份、课后反思39份。“我们把‘启航课堂1+1’公开课活动与党建引领和师德师风系列活动相结合,组织新教师参加‘发挥银发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听离退休教工党员讲党史等活动;与新文科建设相结合,完善教学规划、教学方法;与新教师导师制相结合,把公开课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作为学院名优导师评选的重要指标;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组织师生座谈会,督促新教师积极反思。”
  □ 本报记者 王原
   本报通讯员 崔勇 潘婷

  “特别幸运一入职就赶上学校这次活动,帮助我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收获满满。”近日,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的高嘉祺老师回忆起上学期工作时说。2021年秋季学期一开学,山东师范大学针对近百名刚入职的青年教师,为每人安排了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结对“1+1”
为新教师“筑基垒台”

  高嘉祺提到的活动,是学校为帮助新入职教师尽早“站稳讲台”推出的“启航课堂1+1”公开课活动,实现新老教师的传承借鉴。学校本着“全员参与、全员发展,多元督教、多员促教”的工作理念,将新教师培训与教学评价相联、与课堂实境相融、与师德师风相适、与教师发展相通,让新教师一入校就能够找到工作方向和归属感。
  在学校统筹安排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全方位指导下,新教师完整经历了“观摩老教师优质课—面向全校师生上公开课—接受老教师及教学督导和同行评课—反思自身教学成效”四个环节,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从“新手”到讲师的蜕变。
  谈到开展这项工作的原因,山东师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新华说:“尽管很多从名牌大学和科研机构应聘到学校的新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较强的学术能力,但由于对教学环境不熟悉,没有系统完整地接受过高校教学技能培训,驾驭课堂的能力还存在欠缺,因此考虑帮助他们补齐短板。”
  早在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伊始,学校就开展了首届“百优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全校21个学院的近百名教师开讲公开课、校院两级督导组成员现场督导、各学院教师前来观摩、课后开展点评和教学研讨。此次活动正是上次活动的“升级版”。
倾情“传帮带”
做好从教“引路人”

  为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和教育理念,夯实教学基本功,学校精挑细选了90名老教师组建了一支阵容强大的导师团队,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专业竞赛获奖教师等。他们用心辅导每一名青年教师,手把手教他们写教案,逐字逐句帮他们理顺讲课稿,反复打磨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
  老教师丰富的经验和广博的学识为青年教师提供了成长的阶梯,严谨治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更是令人深受教育。“路书红教授每次听完我的课,都会及时反馈不足,一节45分钟的课,有时能交流两三个小时,常常是一边吃着盒饭,一边继续商量怎么改进。”教育学部新教师张丽回想起来至今还充满感激。
  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朱爱玲教授自发在一个学期同时指导了3名新教师,硬是将“1+1”拓展成了“1+3”。“他们都教高等数学,我把他们组织到一起磨课,给一个人辅导的同时也让其他俩人观摩,这就起到同侪共济的作用,有时师徒四人因讨论太热烈而错过下午最后一班校车。”朱老师津津乐道。
  一学期下来,老教师们不但亲身示范优质课供青年教师观摩学习,还指导青年教师开了99堂公开课,磨课200多次。正是他们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将自己几十年厚重的教学积淀倾囊相授给青年教师,才让新教师启航之路走得更加坚定自信。从新教师记录的反思和感受中,学校还评选出40余篇优秀教学反思案例集结成册,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推送全校。
全校“一盘棋”
打造“起航共同体”

  学校把青年教师的成长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校党委书记唐洲雁、校长曾庆良带头走进教室和实验室听课,和老师们面对面交谈,并提出意见建议和殷切希望。同时,学校各部门和学院协同推进,为青年教师“扬帆起航”提供有力支撑。
  人力资源处(党委教师工作部)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师资培养模式,牵头修订出台专任教师岗位考核办法、师资培训培养实施细则等文件,对新教师第一年教学工作不作考核,鼓励支持新教师潜心开展教学观摩和锻炼。还在网络全员培训中专设教学能力提升板块,指导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课堂教学节奏把握不到位”“重难点不突出”“PPT设计不科学美观”……经济学院针对新教师上课遇到的共性问题,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出培训申请。中心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为30名青年教师提供“送课到门”服务,相继组织开展了5场、为期两个半月的教学设计及课程思政专题培训。
  文学院院长孙书文教授介绍,学院先后推出13位新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收到听课记录近60份、课后反思39份。“我们把‘启航课堂1+1’公开课活动与党建引领和师德师风系列活动相结合,组织新教师参加‘发挥银发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听离退休教工党员讲党史等活动;与新文科建设相结合,完善教学规划、教学方法;与新教师导师制相结合,把公开课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效作为学院名优导师评选的重要指标;与教研活动相结合,组织师生座谈会,督促新教师积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