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2-02-09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年轻人不爱走亲戚了?
  据光明日报客户端,过年走亲戚,是中国传统家庭必不可少的活动。然而,比起串门走亲戚,年轻人似乎更愿意踏实宅家。最近,话题“为什么你不愿意走亲戚了”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
  年轻人不愿走亲戚,实则反映了一种社会变化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已被一种新的法则逐渐替代:依托道德、法治、规则和契约精神等要素组成的社交纽带。
  年轻人已经逐渐适应并遵循新的社交法则,更加强调公平、个性、尊重,这与旧时父辈依靠血缘、地缘等要素,社交对象仅限于小范围人群而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是截然不同的。人们的社交类型逐步由“熟人”向“陌生人”转型,传统交往的“小圈子”往往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交往需求。而在过去,父母长辈间维系感情则更多依靠共同的人生经历、群居生活带来的密切交流与深厚情感基础。
  父母长辈与年轻人,两种不同文化圈层差异的碰撞,消化和理解总归需要一些时间。诚然,人们终究会找到一种新的亲情存在形式,在当前城市化的语境下,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最舒服的相处状态,从而让这个具有血缘关系的群体保持紧密联系。如何在当前社会现状下,巩固和维系亲情,树立更积极的亲情观,是值得思考的社会话题。
“读不下去的书”
为什么还要读

  据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关于《红楼梦》位列“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之首这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拎出来说道一番。最近,古代文学研究者李明军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年轻人一定要看《红楼梦》,不了解中国文化,读不透这部小说;读懂了这部小说,也就理解了中国文化。
  经典都是有门槛的,“不好读”也是对读者的筛选与考验。不愿意下功夫的人,无法汲取这本书的精华,更无法读出一本书的象外之旨与弦外之音,而这往往使人受益终身。毫无疑问,读不下去的书,也要读,而且还要好好读,反复读。这些“读不下去的书”里,也常常是蕴藏着富矿的宝山。
  网络时代,我们似乎每天都在阅读,第一时间知晓各种信息,但这充其量只是一种碎片化的摄取,甚至都不是主动的。“弱水三千取一瓢饮”,既无法构成立体的知识谱系,也难以涵养自身的思想厚度。而就阅读的这些内容而言,严格来说,它们并非“知识”,而是一种资讯、一种信息,彼此是断裂的,难以相互激摩、彼此启发。它们就像即食的快餐,吃过之后,很难留下什么有益的元素。
“个人风格”
不是偷懒的理由

  据扬子晚报网,从正月初一上映以来,电影《四海》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这是导演韩寒第三次征战春节档,“车和小镇青年”,是韩寒电影不变的元素,但这次失手了。电影被清晰地“划分”为两部分,节奏错乱,以及过时的疼痛文学,都令观众不满。
  “韩式金句”也失灵。回看2014年的《后会无期》,韩寒至少还能写出来“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的网络梗,沿用至今。到了《四海》,甚至找不到一句值得被互联网传播的电影台词。
  此前媒体就问过韩寒,似乎他的电影有一个永恒主题,就是关于年轻、青春、梦想。对于这个问题,韩寒认为“这是人类共同的命题”。所以喜欢的影迷表示这很韩寒,而普通观众则表示,这很像上了年纪的老头子不断念叨自己陈芝麻烂谷子的青春往事,导演很自恋。这次《四海》口碑不及格,可见韩寒的表达已经不合时宜了,曾经闪闪发光的“个人风格”,或许是一种偷懒和退步。
华语乐坛
回到“彩铃时代”?

  据文汇报,岁末年初,各类音乐榜单陆续推出。打开“热歌榜”,上面的歌手、歌名大多令人一头雾水。可点进去一听,网友感慨竟然都有印象,这些音乐基本走红于短视频平台。
  于是,“华语乐坛回到‘彩铃时代’”等悲观论调甚嚣尘上。事实果真如此吗?仅盘点过去的半年,张信哲、韩红、李健等均发行了新唱片,凭借网络、综艺走入大众视野的五条人、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亦有新作推出。从制作和歌手演唱水准来说,均是诚意十足。
  当下一众短视频神曲被视为昔日热门彩铃的“还魂”,归根结底是因为视频已经成为娱乐消费的主流,听歌越来越难作为独立娱乐消费占据市场更大份额。音乐榜单热度的大数据测算,更多是反映短视频平台背景乐的使用热度,而并非是单一流行歌曲在全平台的话题度、专业评价、受众反馈等,这也就难怪短视频神曲持续霸榜。
  如果好音乐一直都在,真正值得反思的或许是以在线音乐平台为代表的产业主体。当接过唱片公司之棒,平台应当思考,如何不以“大数据”作为衡量作品上榜的唯一标准,而是形成更具有专业性、引领力的歌曲推荐机制,通过数字产品创新赢得市场主动,让原创好歌浮出水面发出更大声量。而这,也是音乐产业发展、各方实现共赢的基石。

        (□记者 刘一颖 整理)
年轻人不爱走亲戚了?
  据光明日报客户端,过年走亲戚,是中国传统家庭必不可少的活动。然而,比起串门走亲戚,年轻人似乎更愿意踏实宅家。最近,话题“为什么你不愿意走亲戚了”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
  年轻人不愿走亲戚,实则反映了一种社会变化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已被一种新的法则逐渐替代:依托道德、法治、规则和契约精神等要素组成的社交纽带。
  年轻人已经逐渐适应并遵循新的社交法则,更加强调公平、个性、尊重,这与旧时父辈依靠血缘、地缘等要素,社交对象仅限于小范围人群而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是截然不同的。人们的社交类型逐步由“熟人”向“陌生人”转型,传统交往的“小圈子”往往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交往需求。而在过去,父母长辈间维系感情则更多依靠共同的人生经历、群居生活带来的密切交流与深厚情感基础。
  父母长辈与年轻人,两种不同文化圈层差异的碰撞,消化和理解总归需要一些时间。诚然,人们终究会找到一种新的亲情存在形式,在当前城市化的语境下,家庭成员之间有着最舒服的相处状态,从而让这个具有血缘关系的群体保持紧密联系。如何在当前社会现状下,巩固和维系亲情,树立更积极的亲情观,是值得思考的社会话题。
“读不下去的书”
为什么还要读

  据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关于《红楼梦》位列“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之首这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拎出来说道一番。最近,古代文学研究者李明军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年轻人一定要看《红楼梦》,不了解中国文化,读不透这部小说;读懂了这部小说,也就理解了中国文化。
  经典都是有门槛的,“不好读”也是对读者的筛选与考验。不愿意下功夫的人,无法汲取这本书的精华,更无法读出一本书的象外之旨与弦外之音,而这往往使人受益终身。毫无疑问,读不下去的书,也要读,而且还要好好读,反复读。这些“读不下去的书”里,也常常是蕴藏着富矿的宝山。
  网络时代,我们似乎每天都在阅读,第一时间知晓各种信息,但这充其量只是一种碎片化的摄取,甚至都不是主动的。“弱水三千取一瓢饮”,既无法构成立体的知识谱系,也难以涵养自身的思想厚度。而就阅读的这些内容而言,严格来说,它们并非“知识”,而是一种资讯、一种信息,彼此是断裂的,难以相互激摩、彼此启发。它们就像即食的快餐,吃过之后,很难留下什么有益的元素。
“个人风格”
不是偷懒的理由

  据扬子晚报网,从正月初一上映以来,电影《四海》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上。这是导演韩寒第三次征战春节档,“车和小镇青年”,是韩寒电影不变的元素,但这次失手了。电影被清晰地“划分”为两部分,节奏错乱,以及过时的疼痛文学,都令观众不满。
  “韩式金句”也失灵。回看2014年的《后会无期》,韩寒至少还能写出来“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的网络梗,沿用至今。到了《四海》,甚至找不到一句值得被互联网传播的电影台词。
  此前媒体就问过韩寒,似乎他的电影有一个永恒主题,就是关于年轻、青春、梦想。对于这个问题,韩寒认为“这是人类共同的命题”。所以喜欢的影迷表示这很韩寒,而普通观众则表示,这很像上了年纪的老头子不断念叨自己陈芝麻烂谷子的青春往事,导演很自恋。这次《四海》口碑不及格,可见韩寒的表达已经不合时宜了,曾经闪闪发光的“个人风格”,或许是一种偷懒和退步。
华语乐坛
回到“彩铃时代”?

  据文汇报,岁末年初,各类音乐榜单陆续推出。打开“热歌榜”,上面的歌手、歌名大多令人一头雾水。可点进去一听,网友感慨竟然都有印象,这些音乐基本走红于短视频平台。
  于是,“华语乐坛回到‘彩铃时代’”等悲观论调甚嚣尘上。事实果真如此吗?仅盘点过去的半年,张信哲、韩红、李健等均发行了新唱片,凭借网络、综艺走入大众视野的五条人、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亦有新作推出。从制作和歌手演唱水准来说,均是诚意十足。
  当下一众短视频神曲被视为昔日热门彩铃的“还魂”,归根结底是因为视频已经成为娱乐消费的主流,听歌越来越难作为独立娱乐消费占据市场更大份额。音乐榜单热度的大数据测算,更多是反映短视频平台背景乐的使用热度,而并非是单一流行歌曲在全平台的话题度、专业评价、受众反馈等,这也就难怪短视频神曲持续霸榜。
  如果好音乐一直都在,真正值得反思的或许是以在线音乐平台为代表的产业主体。当接过唱片公司之棒,平台应当思考,如何不以“大数据”作为衡量作品上榜的唯一标准,而是形成更具有专业性、引领力的歌曲推荐机制,通过数字产品创新赢得市场主动,让原创好歌浮出水面发出更大声量。而这,也是音乐产业发展、各方实现共赢的基石。

        (□记者 刘一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