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定制岗位,济宁高新区为享受脱贫政策户搭建“专属”就业培训体系——

以“增智”“稳岗”培育脱贫户发展后劲

2022-01-04 作者: 孟一 高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孟 一 高峰
   本报通讯员 郑新莹 刘超

  2021年12月9日下午,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八里营村享受脱贫政策户(以下简称“脱贫户”)董茂兰家里来了例行取货的专车,她兴冲冲地把几天来缝好了扣子、减掉了线头的服装交到公司取货员手里,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她看来,这份在家就能交付的工作,让她的生活又重新照进了阳光。
  因为需要常年在家照顾患病的儿子,过去,董茂兰无法赚钱贴补家用,顺利脱贫后,勤劳的董茂兰也考虑着找一份工作,却苦于没啥手艺,也找不到能兼顾照料孩子的岗位。得知这一状况后,济宁高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局和区人力资源部主动送培训和岗位上门,经过3次免费的服装加工培训,董茂兰不仅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更得到了济宁韵涛服装有限公司专门为她定制的居家工作岗位。足不出户干工作、领工资,让董茂兰一家的生活多出了一份保障,而在济宁高新区,像这样享受到“专属”就业培训体系服务的脱贫户还有300多户。
  脱贫户要怎样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发展空间、防止返贫?济宁高新区2021年初作了一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有劳动能力脱贫户有就业的愿望,但缺少感兴趣的技能培训和有效的岗位供给。对此,济宁高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局联合区人力资源部一方面推出“点单式”培训,脱贫户可持“培训券”,从中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健康管理师等100多项培训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每年可以得到3次免费培训;另一方面邀请10余家爱心企业为脱贫户提供“居家就业”等更为灵活的就业机会。
  “和普通人不一样,脱贫户多身患疾病或残疾,为他们提供的培训和岗位要与各自情况相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按照‘一人一策’的方式进行定制化服务。”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程辉表示,依照问卷,济宁高新区为每名脱贫户建立了就业、创业台账,台账上注明了培训意愿和就业方向,并以自主、自助潜能开发为原则,通过多层面的介入和社会资源的供给,为脱贫户提供发展机会,实现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就业。
  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不愿离家太远,弱半劳动力不便外出务工,济宁高新区便创新实施劳务补助工程,为他们提供村内、社区内的保洁、安保等公益岗位,以劳务补助的形式增加其收入;年轻人不喜欢进企业蹲点做工,就开设新业态培训课,与淘宝、“饿了么”等知名企业合作,专门培养电商从业者、快递员等;一些脱贫户想要在掌握技能后自主创业,济宁高新区就为有创业的群体提供了“培训+场地+资金”一链式服务,不到一年时间,已有15人自己当上老板……在以“增智”“稳岗”为目标的“专属”就业培训体系建设下,越来越多的脱贫户提振了发展后劲、开启了全新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济宁高新区四级调研员杨银轩表示,通过实施内生动力培育、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创新创业、劳务补助、党建引领“六大工程”,济宁高新区提升了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新路子。
  □ 本报记者 孟 一 高峰
   本报通讯员 郑新莹 刘超

  2021年12月9日下午,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八里营村享受脱贫政策户(以下简称“脱贫户”)董茂兰家里来了例行取货的专车,她兴冲冲地把几天来缝好了扣子、减掉了线头的服装交到公司取货员手里,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她看来,这份在家就能交付的工作,让她的生活又重新照进了阳光。
  因为需要常年在家照顾患病的儿子,过去,董茂兰无法赚钱贴补家用,顺利脱贫后,勤劳的董茂兰也考虑着找一份工作,却苦于没啥手艺,也找不到能兼顾照料孩子的岗位。得知这一状况后,济宁高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局和区人力资源部主动送培训和岗位上门,经过3次免费的服装加工培训,董茂兰不仅熟练掌握了相关技能,更得到了济宁韵涛服装有限公司专门为她定制的居家工作岗位。足不出户干工作、领工资,让董茂兰一家的生活多出了一份保障,而在济宁高新区,像这样享受到“专属”就业培训体系服务的脱贫户还有300多户。
  脱贫户要怎样才能获得更持久的发展空间、防止返贫?济宁高新区2021年初作了一次有针对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有劳动能力脱贫户有就业的愿望,但缺少感兴趣的技能培训和有效的岗位供给。对此,济宁高新区城乡统筹发展局联合区人力资源部一方面推出“点单式”培训,脱贫户可持“培训券”,从中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健康管理师等100多项培训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每年可以得到3次免费培训;另一方面邀请10余家爱心企业为脱贫户提供“居家就业”等更为灵活的就业机会。
  “和普通人不一样,脱贫户多身患疾病或残疾,为他们提供的培训和岗位要与各自情况相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我们基本上是按照‘一人一策’的方式进行定制化服务。”济宁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副部长程辉表示,依照问卷,济宁高新区为每名脱贫户建立了就业、创业台账,台账上注明了培训意愿和就业方向,并以自主、自助潜能开发为原则,通过多层面的介入和社会资源的供给,为脱贫户提供发展机会,实现了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就业。
  行动不便的中老年人不愿离家太远,弱半劳动力不便外出务工,济宁高新区便创新实施劳务补助工程,为他们提供村内、社区内的保洁、安保等公益岗位,以劳务补助的形式增加其收入;年轻人不喜欢进企业蹲点做工,就开设新业态培训课,与淘宝、“饿了么”等知名企业合作,专门培养电商从业者、快递员等;一些脱贫户想要在掌握技能后自主创业,济宁高新区就为有创业的群体提供了“培训+场地+资金”一链式服务,不到一年时间,已有15人自己当上老板……在以“增智”“稳岗”为目标的“专属”就业培训体系建设下,越来越多的脱贫户提振了发展后劲、开启了全新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济宁高新区四级调研员杨银轩表示,通过实施内生动力培育、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创新创业、劳务补助、党建引领“六大工程”,济宁高新区提升了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