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融合,打通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米”

“四好农村路”串起“金项链”

2022-01-04 作者: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实干为民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盛 超 张勇

  寒冬时节,在邹城市东部山区升起摄像无人机: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盘卧在群山之中,将沿途一座座美丽乡村串成一条“金项链”。
  近年来,邹城市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建设农村公路智能信息化生态平台,实现“建、管、养、运”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支撑。截至目前,邹城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710公里,农村公路管养覆盖率100%,农村快件日均送达量3.4万件,形成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服务环境。
  “这么好的公路直接通到了家门口,下雨天也踩不到泥,游客明显增多了,心里别提多舒坦了!”2021年12月26日,看着时不时开进村的小汽车,邹城市香城镇泉山沟村党支部书记陈涛说,作为邹城市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泉山沟村得益于农村公路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泉山沟村的变化成为邹城“四好农村路”发展的缩影。当地将农村通户道路硬化项目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推进“村村通、村内通、户户通”三通工程建设,组织干部群众深入一线摸排通户道路硬化情况。“我们在摸排考察的基础上,完善农村路网布局,精准改善群众出行条件。”邹城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顾士国介绍。2021年,邹城市在完成158个村庄195公里通户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再次把1022公里农村损毁道路以及通户未硬化道路纳入到为民办实事中去,打通村民户前“一米路”。
  2021年12月27日,在邹城市乡道Y142公路上,一辆工程车正在进行道路修补作业,从加热、耙松到喷洒乳化沥青、摊铺压实,短短半小时后,一块坑槽破损路面被修葺一新,接缝处自然平整。乡道Y142公路修建于2010年,因修建年限较长,路面出现不同程度损坏。今年,邹城市将这条公路纳入管养后,共维修路面1280平方米、道口桩25根、波形护栏11米。邹城市交通运输局养护办主任郑方亮说:“像乡道Y142公路一样,邹城把近年来实施的3803.5公里村内通、户户通道路全部纳入‘智慧农路’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共收集解决路面问题反馈213余条,较传统养护机制,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提升了50%。”
  在农村公路养护上,邹城市全面推行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构建职责明确、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路政员、专管员、护路员、保洁员全面参与,全市约有4000名群众参与到“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目前,邹城市农村公路管养覆盖率达100%,路域绿化率85%以上,建设景观小品1133个。
  邹城市东部山区的张庄镇上磨石岭村,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但之前山路不畅,村里的柿子、核桃等特色农产品运不下山,群众“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现在村里道路修好了,收获的农产品可以通过专线货车一趟趟拉出去,村民人均年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上磨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怀东感慨道。为破解制约村庄发展的道路问题,借助邹城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以及乡村振兴等利好政策的实施,村庄近年来先后争取建成了10余条公路,合计15公里。
  像上磨石岭村这样,邹城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使其成为村强民富的康庄路。当地打造了“城中心、镇节点、村终端”的“一元公交”网络,构建起快递服务体系,建设了13处镇级客货邮公共服务中心和540处村级快递服务站。目前,邹城已调整优化公交线路64条、总里程1700余公里,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
■实干为民
  □ 本报记者 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 盛 超 张勇

  寒冬时节,在邹城市东部山区升起摄像无人机:一条条蜿蜒的农村公路盘卧在群山之中,将沿途一座座美丽乡村串成一条“金项链”。
  近年来,邹城市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建设农村公路智能信息化生态平台,实现“建、管、养、运”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支撑。截至目前,邹城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710公里,农村公路管养覆盖率100%,农村快件日均送达量3.4万件,形成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服务环境。
  “这么好的公路直接通到了家门口,下雨天也踩不到泥,游客明显增多了,心里别提多舒坦了!”2021年12月26日,看着时不时开进村的小汽车,邹城市香城镇泉山沟村党支部书记陈涛说,作为邹城市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泉山沟村得益于农村公路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村。
  泉山沟村的变化成为邹城“四好农村路”发展的缩影。当地将农村通户道路硬化项目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推进“村村通、村内通、户户通”三通工程建设,组织干部群众深入一线摸排通户道路硬化情况。“我们在摸排考察的基础上,完善农村路网布局,精准改善群众出行条件。”邹城市交通运输局建设管理科科长顾士国介绍。2021年,邹城市在完成158个村庄195公里通户道路硬化的基础上,再次把1022公里农村损毁道路以及通户未硬化道路纳入到为民办实事中去,打通村民户前“一米路”。
  2021年12月27日,在邹城市乡道Y142公路上,一辆工程车正在进行道路修补作业,从加热、耙松到喷洒乳化沥青、摊铺压实,短短半小时后,一块坑槽破损路面被修葺一新,接缝处自然平整。乡道Y142公路修建于2010年,因修建年限较长,路面出现不同程度损坏。今年,邹城市将这条公路纳入管养后,共维修路面1280平方米、道口桩25根、波形护栏11米。邹城市交通运输局养护办主任郑方亮说:“像乡道Y142公路一样,邹城把近年来实施的3803.5公里村内通、户户通道路全部纳入‘智慧农路’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共收集解决路面问题反馈213余条,较传统养护机制,响应速度和决策效率提升了50%。”
  在农村公路养护上,邹城市全面推行农村公路三级“路长制”,构建职责明确、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路政员、专管员、护路员、保洁员全面参与,全市约有4000名群众参与到“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目前,邹城市农村公路管养覆盖率达100%,路域绿化率85%以上,建设景观小品1133个。
  邹城市东部山区的张庄镇上磨石岭村,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但之前山路不畅,村里的柿子、核桃等特色农产品运不下山,群众“抱着金饭碗过穷日子”。
  “现在村里道路修好了,收获的农产品可以通过专线货车一趟趟拉出去,村民人均年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上磨石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怀东感慨道。为破解制约村庄发展的道路问题,借助邹城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以及乡村振兴等利好政策的实施,村庄近年来先后争取建成了10余条公路,合计15公里。
  像上磨石岭村这样,邹城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使其成为村强民富的康庄路。当地打造了“城中心、镇节点、村终端”的“一元公交”网络,构建起快递服务体系,建设了13处镇级客货邮公共服务中心和540处村级快递服务站。目前,邹城已调整优化公交线路64条、总里程1700余公里,实现行政村(居)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