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育人为本提升办学核心能力

技能人才培养的“山职”实践

2021-06-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杜树元

  面向行业、产业实施“以群建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
  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推动三全育人;
  ……
  山东职业学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着力研究类型教育背景下职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内在逻辑,以育人为本提升办学核心能力。
  “以群建院”,形成七个人才培养学院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平台,要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首先要进行专业布局调整。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围绕行业、产业组建专业群,以群建院。”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磊说,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围绕行业、产业,组建了七大专业群,七大专业群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形成七个人才培养学院。
  2020年,山东职业学院启动综合改革,面向行业、产业优化专业结构,以专业群重建二级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就是典型代表,校企共建了慧科虚拟现实学院、安博软件学院、华为ICT学院、新华三云网学院、美国BSC国际合作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等6个合作办学项目,建成了具有院士顾问、产业顶尖专家的未来网络创新中心,改善教学环境达7800平方米,真正实现了技术领先、设备完善、环境优美。
  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以外,学校还围绕铁道行业,整合相关专业,组建了铁道学院。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了城市轨道学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整合机电类相关专业,组建了智能制造学院。学校还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等。
  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工作没多久,我就适应了青岛地铁的运营管理,熟悉了日常工作,掌握了业务技能,可以说很快就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这得益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既是试点班的学员,也是青岛地铁的准员工,学校的老师、企业的师傅都对我进行指导。这让我的理论知识很牢固,技能训练很扎实。”2015级青岛地铁“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陈鹏飞说。
  陈鹏飞说的试点班就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这是山东职业学院首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也是山东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5年,山东职业学院与青岛地铁签订了合作协议、三方协议、师徒协议等,组建了50名学生的青岛地铁“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研讨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聘请青岛地铁25名优秀技术骨干作为带徒师傅,探索建立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实习岗位等资源,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1.5+0.5+1”分段式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山东职业学院近年来联合济南地铁、青岛地铁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山东职业学院院长秦河说。
  规模化培养与学生个性化成长有机统一
  山东职业学院是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联盟牵头单位,从2020级学生开始,学校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
  一是重新界定了课程类型。课程分为必修、选修。其中选修课分为三大模块:人文素质培养模块、技术技能提升模块、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二是进行了课程体系重构。加大了选修课程比重,选修学分达到90学分,学分占比超过60%。三是打破专业壁垒,校内各专业选修课全部打通,学生实现跨专业、跨学院选课。四是实施主辅修专业机制,学生主辅修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实现相互转换。
  “实施学分制改革,学校将语文、数学、英语等人文素质类课程由必修课调整为公选课。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主任赵龙说。全校学生选择人文素质类课程24000多人次,人均选课4.1门,教师开课成功率达95.6%。
  “仅信息技术一门课就有7位老师同时开设,这不仅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更加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老师,也可以让老师更加主动地思考如何教授更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可以说,基于完全学分制的人文素质提升课程的改革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赵龙说。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着力破解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成长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打通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最后一公里”。
  塑造“懂技术、会生活、有品位”的学生
  “易安书院真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放‘心’的家。”山东职业学院学生张琰这样评价自己所在的书院。
  她口中的“易安书院”是学院五大书院中的一个。2020年,学校实施书院制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把学校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下沉到学生一线,将书院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除书院制改革外,山东职业学院还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政课教研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成立了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加强人文教育,设置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人文素质培养模块课程,指导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成立了体育教学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必修课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为主。体育选修课以培育学生运动爱好,提高竞技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核心是实现‘懂技术、会生活、有品位’的学生人格塑造目标。”高磊说。
  办学70年来,山东职业学院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自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总体就业率平均97%以上。“质量不是自说自话,而是源自社会认可。”高磊说,“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取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就是提供大量的、为社会所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 本报记者 王桂利
   本报通讯员 杜树元

  面向行业、产业实施“以群建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
  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推行完全学分制改革,推动三全育人;
  ……
  山东职业学院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本科层次职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发展路径,着力研究类型教育背景下职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内在逻辑,以育人为本提升办学核心能力。
  “以群建院”,形成七个人才培养学院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平台,要实施高质量人才培养,首先要进行专业布局调整。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围绕行业、产业组建专业群,以群建院。”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磊说,学校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围绕行业、产业,组建了七大专业群,七大专业群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形成七个人才培养学院。
  2020年,山东职业学院启动综合改革,面向行业、产业优化专业结构,以专业群重建二级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就是典型代表,校企共建了慧科虚拟现实学院、安博软件学院、华为ICT学院、新华三云网学院、美国BSC国际合作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等6个合作办学项目,建成了具有院士顾问、产业顶尖专家的未来网络创新中心,改善教学环境达7800平方米,真正实现了技术领先、设备完善、环境优美。
  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以外,学校还围绕铁道行业,整合相关专业,组建了铁道学院。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了城市轨道学院。围绕中国制造2025,整合机电类相关专业,组建了智能制造学院。学校还组建了土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等。
  现代学徒制,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工作没多久,我就适应了青岛地铁的运营管理,熟悉了日常工作,掌握了业务技能,可以说很快就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这得益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既是试点班的学员,也是青岛地铁的准员工,学校的老师、企业的师傅都对我进行指导。这让我的理论知识很牢固,技能训练很扎实。”2015级青岛地铁“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陈鹏飞说。
  陈鹏飞说的试点班就是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班,这是山东职业学院首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也是山东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5年,山东职业学院与青岛地铁签订了合作协议、三方协议、师徒协议等,组建了50名学生的青岛地铁“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研讨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聘请青岛地铁25名优秀技术骨干作为带徒师傅,探索建立了“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场、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实习岗位等资源,实行校企联合培养的“1.5+0.5+1”分段式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针对性。
  山东职业学院近年来联合济南地铁、青岛地铁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7个。“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更符合企业需求。”山东职业学院院长秦河说。
  规模化培养与学生个性化成长有机统一
  山东职业学院是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学分制联盟牵头单位,从2020级学生开始,学校全面实施完全学分制改革。
  一是重新界定了课程类型。课程分为必修、选修。其中选修课分为三大模块:人文素质培养模块、技术技能提升模块、职业能力拓展模块。二是进行了课程体系重构。加大了选修课程比重,选修学分达到90学分,学分占比超过60%。三是打破专业壁垒,校内各专业选修课全部打通,学生实现跨专业、跨学院选课。四是实施主辅修专业机制,学生主辅修专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学业导师指导下实现相互转换。
  “实施学分制改革,学校将语文、数学、英语等人文素质类课程由必修课调整为公选课。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主任赵龙说。全校学生选择人文素质类课程24000多人次,人均选课4.1门,教师开课成功率达95.6%。
  “仅信息技术一门课就有7位老师同时开设,这不仅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更加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老师,也可以让老师更加主动地思考如何教授更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可以说,基于完全学分制的人文素质提升课程的改革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赵龙说。
  完全学分制的实施,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和选择权,着力破解规模化培养与个性化成长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打通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最后一公里”。
  塑造“懂技术、会生活、有品位”的学生
  “易安书院真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放‘心’的家。”山东职业学院学生张琰这样评价自己所在的书院。
  她口中的“易安书院”是学院五大书院中的一个。2020年,学校实施书院制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把学校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下沉到学生一线,将书院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除书院制改革外,山东职业学院还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思政课教研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成立了人文与基础课教学部,加强人文教育,设置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人文素质培养模块课程,指导学生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成立了体育教学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必修课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为主。体育选修课以培育学生运动爱好,提高竞技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核心是实现‘懂技术、会生活、有品位’的学生人格塑造目标。”高磊说。
  办学70年来,山东职业学院为社会输送了10万余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自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总体就业率平均97%以上。“质量不是自说自话,而是源自社会认可。”高磊说,“学校办学水平高低,取决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就是提供大量的、为社会所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