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推出若干措施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力争2025年建成30处国家级海洋牧场

深耕碧海 牧渔未来

2021-01-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李 宁
  
  在烟台市莱山区四十里湾渔人码头外侧海域、距离海岸线2公里的位置,一朵直径80米的唯美智能“海上花”惊艳绽放。
  “海上花”大名叫“耕海一号”,是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配备有自动投饵、环境监测、大数据分析、5G通信等系统,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海洋渔业精细化管理水平。“耕海一号”还将智慧渔业、休闲渔业、科技研发、科普教育等功能有机结合,年可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
  作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的“先行者”,到2020年底,烟台市各类海洋牧场建设面积达到120万亩,省级以上海洋牧场37处,其中国家级17处,占全国总数的1/8,构建起海洋牧场“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的新发展格局。
  在领跑全国的基础上,烟台如何更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牧场示范城市?
  近日,烟台市出台《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下文简称《措施》),助力烟台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市各类海洋牧场总面积突破150万亩,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5处,其中国家级22处;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60处,其中国家级30处。
  “国鲍一号”的项目主体山东南隍城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村集体和民企合资设立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见证着烟台海洋牧场运作方式的转变:积极引入资金雄厚、运营规范的大企业、大集团投资海洋牧场建设,通过工程化、标准化生产,推动海洋牧场从“分散经营”向“集团化运作”转变。
  向“集团化运作”转变,正是《措施》的逻辑主线:实施“百箱计划”,规划建设莱州金城现代渔业产业园、“蛤蜊小镇”贝类生态产业园、开发区“蓝色种业硅谷”……
  《措施》还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投礁型、底播型、田园型、装备型、游钓型等五类特色海洋牧场,稳步推进龙口湾、四十里湾、套子湾现代海洋牧场建设,优先支持庙岛群岛、千里岩岛深远海装备型海洋牧场和莱州湾、丁字湾底播型海洋牧场建设,推动现代渔业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
  “烟台很多海洋牧场都将养殖与海工装备相结合、与休闲观光文旅相结合,符合现代消费升级的趋势,未来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安全管理部高级经理颜海东说。
  智慧化是烟台海洋牧场建设的显著特征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措施》提出,将积极拓展海洋牧场平台功能,积极融入人工智能、物联网、清洁能源、5G通信、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强化自动投喂、环境监测、船舶防碰撞等信息系统及无人机(船)、水下巡检机器人等技术设备研发应用,将5G技术与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深水智能渔业装备深度融合。
  《措施》还提出,搭建海洋综合管理大数据平台,推动在烟台建设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和全国海洋牧场大数据中心,构建海洋牧场综合立体观测网、渔病远程诊断、渔业技术远程服务等信息平台,推进数字渔业建设,打造“智慧海洋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