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文化视点

2020-11-08 作者: 刘一颖 来源: 大众日报
法文本《论语导读》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据中国新闻网,一部1688年版法文本《论语导读》日前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这不仅是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也是该馆入藏的首部完整的欧洲启蒙时期的外文著作手稿。
  2019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前,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这本1688年法国首部《论语导读》的法文版原著。后经中国外交部等机构的协助,中国国家图书馆终于迎来这份特殊的礼物。
  《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早在17世纪就已传入欧洲,1687年巴黎出版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是《论语》在西方的第一个拉丁文译本,1688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为法国王室而作法文本《论语导读》,第一次用法文表达了孔子的思想。
  事实上,《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引发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杰出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极大关注,大大推动了欧洲学者对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研究热潮。这部作为国礼的法文本《论语导读》,精妙而细腻地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法文化交流和历史悠久的中欧友好交往。
  为此,国家图书馆特举办专题展览。展览以《论语导读》为代表,展出了《论语》在日本和朝鲜的刻本,以及17至19世纪的法文、意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译本,体现了儒家经典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抗疫题材原创话剧《人民至上》首演
  据北京青年报,“2020年1月,我们都在武汉。”在江汉关的汽笛声与武汉市区的车水马龙声中,所有演员错落地站在舞台,拉开了演出的序幕——国家话剧院创演的首部抗疫题材原创话剧《人民至上》,近日在国话剧场首演。作为一部聚焦疫情的作品,该剧从医生、护士、患者、记者、志愿者等各角度,全景展示疫情背后的生命之光,唱响一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赞歌。
  《人民至上》自今年2月开始筹备,10月正式建组,编剧刘金妮数易其稿。创造了三组不同的人物,重现逆行者们的故事,“希望通过戏剧来疏导创伤情绪,积蓄温暖力量,让人们从后疫情时代中走出来,迎接美好的明天。”排练期间,剧组还邀请来自北京疾控中心的多名抗疫专家观看连排并提出指导建议。
  导演李伯男表示,“我们愿意透过这些,和观众一同在泪水中反思,领略别样的爱和生命的意义。”舞美设计张武用纯白色旋转楼梯搭配转台,将舞台分割出不同的演区,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角色进行心灵对话。而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等多种乐器形成多样的听觉色彩,在平凡的旋律中讲述伟大的故事。
  曾在排练场观看《人民至上》连排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素英表示:“剧组邀请我们观看连排并提出意见,让我们感受到了国家话剧院对待创作的诚意和用心,而舞台上的呈现比排练场更加震撼,这份礼物太珍贵了!”

中国影视剧海外“圈粉”
  据光明日报,在第14届亚洲电影大奖上,王小帅凭《地久天长》获最佳导演,周冬雨、易烊千玺凭《少年的你》分别获得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外交风云》发行至北美、非洲、印尼等国家和地区,并即将通过网络平台登陆26个国家……近日这两条新闻一出,就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全球化使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愈发密切,“出海”成为中国优质影视创作的常态。而影视作品可以直观有效地传播和建构国家形象,中国影视剧呈现何种价值观念,与海外观众怎样认知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所以,身处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之下,中国影视创作不能局限于“我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自家人听”,更要自觉担当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载体,“把我们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让海外观众在不知不觉间被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所吸引,被生动鲜活的中国故事所打动,从而了解并爱上这个古老却充满青春活力、真实质朴而又不失灵动的国度。
          (□记者 刘一颖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