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业升级,拉动就业,改善民生

两青企投资非洲项目获联合国表彰

2020-10-21 作者: 白晓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白晓
  本报通讯员 赵伟
  
  进入10月,北半球秋意正浓时,位于南半球的不少非洲国家正迎来春天。此时,在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内,电视机和冰箱生产线上一派繁忙景象,当地工人正一丝不苟组装电视、冰箱。在南非以北的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及津巴布韦等国家,青岛瑞昌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的中非棉业项目(以下简称“瑞昌中非棉业”)新一季棉花加工工作已进入尾声。
  青岛市商务局透露,近日,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与中非发展基金联合发布《南南合作在行动——投资合作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系列专刊之“中非发展基金案例专刊”,发布了中非经贸合作的7个典范项目,青岛海信南非家电园项目和瑞昌中非棉业项目名列其中。
  获得表彰的背后,是两家青岛企业深耕非洲市场、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的持续努力。
  海信已经扎根南非25年。2013年3月,中非发展基金与海信集团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投资1.5亿美元建设了海信南非家电产业园,年产冰箱54万台、电视39万台。2017年,海信获得南非最佳产品奖,生产的家电占据当地市场销售额首位,成为家喻户晓的南非品牌,同时出口非洲十多个国家。
  “非洲国家普遍渴望推动本国农业和种植业进一步发展,但各国农业基础条件仍有待改进、农业政策和农业投入存在提升和改善的空间。南部非洲和西非有种植棉花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瑞昌中非棉业项目相关负责人说,早在2009年,中非发展基金与青岛瑞昌等共同出资设立中非棉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及津巴布韦等多个国家新建或并购轧花厂、榨油厂、纺纱厂及种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
  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两家青岛企业在填补当地产业空白、提升技术水平、拉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非洲当地对这两家青岛企业也越来越熟悉、肯定。
  海信南非家电园实施本地化管理,为当地增加就业、创汇和税收,并提供技术、管理经验支持,提升当地制造业水平,是南非首家推出低功耗节能型产品的家电企业。
  海信南非家电园建设前,其所在地亚特兰蒂斯社区失业率高达40%,大量适龄劳动力没有工作。“我们雇用当地员工700名,占员工总数的90%;通过带动上下游产品和服务,间接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该项目负责人说,公司还与当地合作建设了“海信南非技术研发培训基地”,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累计捐助金额超过100万美元。
  “南非将来不仅会成为全球工业原料的供应者,而且还会成为生产中心,海信南非家电园项目使得这一梦想得以早日实现。”南非经济发展部长帕特尔评价说。
  企业发展带来的大量就业岗位,为非洲当地居民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瑞昌中非棉业在非洲当地按中国棉花加工标准、采用中国先进的棉花加工设备建设了轧花厂,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棉花产品,使当地棉花销往全世界。目前,瑞昌中非棉业在非洲共设有7个轧花厂、2个榨油厂、2个棉种加工厂,利用土地数十万公顷,逾100万人因此受益。公司直接雇用当地员工3300余人,间接带动农户种植棉花4万-5万户,惠及当地农户20余万户。该项目还为农户投入棉花种植物资和技术培训,过去三年累计投入250多万美元,惠及13.7万户农户。
  中非基金董事长宋磊表示,青岛两家企业获联合国表彰,彰显了青岛对非洲及“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成果,也是中国地方与非洲合作的典范,在全国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近年来,青岛重视开拓非洲市场,积极贯彻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指导、帮助岛城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开展对非经贸合作。
  来自青岛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岛市核准对非洲投资项目127个,中方投资18.53亿美元。同时,青岛对非洲投资已从过去以贸易为主逐步拓宽到农林渔业、制造业、资源开发等更广泛的产业合作领域。2019年,青岛市对非洲地区新签承包工程合同2.0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89亿美元,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2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