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岱岳区
全面推行企业人才自主评价

  “我想着把技术学好、工作干好,也再涨涨工资。”近日,笔者在泰安市岱岳区泰山玻纤有限公司见到检验员韩娟伟时她正在忙着,她边忙边高兴地告诉笔者,上半年她拿到了公司评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现在月工资又涨了200元。
  疫情期间,该公司采用错时组织、在线考评的方式完成了5000余人的考核评价,分批申领和发放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工人均月工资涨幅50元至200元。“通过自主评价和待遇兑现,员工技能水平明显提高、人才队伍稳定性显著增强,劳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据泰山玻纤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第三季度,该企业员工流失率同比下降2.49%,全员劳动效率提升10%。
  坚持把“指挥棒”交给企业,去年底,岱岳区就全面启动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摸底调查工作,重点对市“50强”、区“20强”企业进行摸底分类、全面动员。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充分发挥人社服务专员作用,畅通“线上”“线下”沟通渠道,“点对点”宣讲自主评价政策,推进政策红利落实落地。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企业包保,针对各企业技能人才状况,指导企业科学制订各企业自主评价方案,切实做到“分类施策”“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加强企业动态监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采取日常检查与定期评估、现场督导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的评估,确保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质量。目前,该区已批准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11家,全区企业自主评价技能人才达7300余人。  (王淑东)

畅通城市血脉建设精致城区
  “这条道路改造提升后,市民出行更方便了!”近日,笔者在泰安市岱岳区城区道路乐园西街上看到该条道路已于“十一”期间完成改造提升,对此,家住附近的市民李先生非常高兴。
  乐园西街是泰城西部一条重要次干道,道路全长825米,此次对道路主路面沥青铺设、道路红线人行道板铺装、道路南侧公共地带及照明设施改造提升。“在道路非机动车道设置方面借鉴先进城市理念,应用彩色沥青材料,使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区分更加鲜明。”岱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说。
  城区的每一条路,都是带动城市发展的血脉。今年以来,岱岳区加快推进城区道路提升工程建设,一条条城市血脉正在畅通,路网格局不断完善,城区建设愈加精致。
  岱岳区紧紧围绕“建设精致城区”“实施城市精细管理”等重点工作任务,提前筹划,有序推进,加快区管市政道路改造提升。针对区管道路实际情况,按照“一路一策”原则制订改造提升方案,重点对杏林路、杏坛街、乐园西街、吉祥路等城市次干道进行改造提升。
  今年以来,岱岳区投资约1260万元完成4条区管道路的改造提升工程和部分道路沥青主路面铺设工程,共计铺设沥青路面1.8万余平方米,安装花岗岩人行道板1.7万余平方米,新装路灯28盏。
  如今的岱岳区,城市“骨架”在拉开,“血脉”在畅通,“面孔”在变美……随着城区道路提升工程的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和路网格局正在不断完善,越来越精致的泰城新区正在展露出全新的面容。
                   (韩波)

科技赋能脱贫攻坚
  “我们自繁自种的草莓苗产量和质量已经明显下降,早就应该更新换代了,这些苗子来得太及时了,我们都当作宝贝,好好管理,今年冬天的草莓肯定能卖个好价钱。”在省扶贫重点村泰安市岱岳区角峪镇洪河村的草莓大棚里,村民们正在忙碌着栽植草莓苗,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草莓种植是岱岳区的传统产业,已成为脱贫致富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多年种植,部分村户出现了种苗品种多、乱,自繁自用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草莓质量和群众收入的提高。
  为促进种质更新换代、增加农民收入,岱岳区省级科技扶贫服务队联合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专家团队,与山东省草莓协会、山东农大园艺基地、山东普朗特农业技术有限公司草莓种苗繁育生产基地对接,引进了雪里香、雪兔、章姬等适栽草莓新品种脱毒种苗,无偿提供给角峪镇洪河、牛角等贫困村进行示范种植,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将带动100余人脱贫增收。

“三网一中心”助力脱贫攻坚
  “贫困户实时状况,帮扶责任人信息,相关信息发布,等等,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近日,笔者见到泰安市岱岳区扶贫办工作人员金文时,他正在通过一个手机APP查看贫困户信息。
  为及时准确监测发现边缘户的返贫致贫风险,去年,该区自主研发了集动态监测、工作落实、信息共享于一体的“岱岳扶贫在线”平台。
  “将全区所有贫困群众、帮扶责任人和有扶贫任务村党支部书记有关信息全部录入,实现信息一网覆盖。通过‘定位打卡’的方式,每月至少一次入户走访,确保每一户信息每月及时精准更新到位。”金文说。
  该区还通过该平台及时发布扶贫惠民政策信息、贫困户生产生活需求信息、扶贫产业项目产品销售信息等,提高资源分配和结对帮扶效率。
  为确保监测到边缘户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帮扶,岱岳区织密“地网”,打造精准帮扶“万宝囊”。“多亏了扶贫小额信贷,要是没有这样的好政策,我这一家怕是也过不上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赵金学是岱岳区角峪镇鹿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年来,当地政府持续跟进帮扶,已累计向赵金学发放“富民农户贷”15万元,用于建设蚂蚱养殖大棚41个,年收入2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这是该区精准帮扶贫困户脱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精准打包帮扶政策、确定增收路子,整合“常规脱贫包”、定制“致富增收包”、创新“激发动力包”,实现了“人找政策”向“政策等人”的转变。
  此外,该区还织密“人网”,按照“区、镇、村层层抓落实,行业部门各负其责”的原则,通过分级负责、包保到人、定位职责,构建起纵横交织的网格化扶贫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破解扶贫救助不协同、不到位的难题,该区整合行业部门救助资源,创新建立扶贫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构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兜底保障长效机制,为困难群众搭建起坚实的“避风港”。自2015年以来,已统筹安排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5亿元,救助贫困群众5万余人次。      (展红梅 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