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探索社会救助统筹协调发展新途径

“e家大救助”暖了百姓心

2020-09-15 作者: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刘振虎

打通神经末梢
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

  “电脑是十几年前的不能用了,手机上网课经常闪退或卡住,只能听声音不能看课件。原来孩子的成绩从中游往上找,现在得往下找,下降太快了。”前不久,滨州市滨海社区纺苑小区一位身患两种癌症、陷入困境的单亲妈妈,向滨州市民政局到社区“双报到”的党员诉说烦心事。
  民政局党员干部回去后经过商讨,很快协调到电脑和打印机,随即送到该困难户家中,并帮助完成安装和调试,让孩子能够顺利上网课。
  滨州市民政局第一党支部15名党员到滨海社区“双报到”,向社区党组织报到,向社区困难群众报到,实现认门、对接、恳谈、帮扶。
  从一件小事开始的“双报到”,是困难群众找到的一条诉说他们困难的渠道,是“e家大救助”的一个缩影。
  滨州市民政局局长张金梅告诉记者,为了打通社会救助体系的神经末梢,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市民政局搭建起社会救助工作网络。以社会救助体制改革为抓手,推动构建市、县、乡、村四级工作网络。
统筹资源
编密基本民生安全网

  黄文哲是滨州市民政局帮扶的一名白血病患儿,其父因长期重体力劳动导致双膝病变,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妈妈在一家濒临破产的小毛纺厂上班。接到求助申请时,黄文哲的父母已经变卖所有、借遍亲朋,花费了60多万元,先后11次从死神手里抢救了儿子的性命。面对第12次治疗的5万元医药费,文哲妈妈找到了市民政局,哭着求他们救救孩子。
  人命关天,民政局从特困家庭救助基金中支出45000元,赶在孩子入院治疗前送到了文哲妈妈手里。救助回来的路上,大家商量:“看看文哲家的情况,剩下的5000块钱恐怕也凑不够”。
  可第二天一上班,文哲妈妈就打电话说钱凑齐了。原来,渤海纪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当时还兼任纪念园主任的滨州民政局副局长赵荣红在会上说了文哲一家的遭遇,大家听后都想帮一把,给孩子生的希望。赵荣红和纪念园的同志们拿着捐助的7000元钱再次来到文哲家里。连续两次帮助,深深温暖和感动了这个无助的家庭。
  当困难群众遇到重大生活变故时,单项救助很难有效解决问题,必须统筹资源,形成合力。这次合力救助,就是“e家大救助”对现实的回应。
  要在群众遭遇困难时以最快的速度形成合力,就需要健全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针对社会救助制度碎片化、管理分散化的问题,滨州市共梳理了分散在17个部门(单位)中的68项社会救助政策,并全部纳入“e家大救助”体系的统筹范围。这些救助政策的实施主体既包括党委口、政府口、司法口,也包括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
  各项救助政策的功能定位不同,但相互衔接配合,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四个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等五个专项救助为支撑,以社会参与救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了基本民生安全网。
精准监测
及时发现相对贫困人口

  几年前,滨州市民政局遇到了一个特殊的低保家庭,丈夫王明明患有尿毒症和脑出血后遗症,需要长期透析而且没有劳动能力。儿子很小的时候突发高烧,被烧成了智障孩子。今年,本来眼睛就不好的妻子李红梅突然又被查出患上了乳腺肿瘤。生活的打击一下子把这个家庭彻底压垮了。
  滨州市慈善总会先后救助王明明家2次共计1万元,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定向资助了1万元,滨城区民政局给予了3000元的临时救助,帮助李红梅做完了手术。
  同时,滨州市民政局又联系市特殊教育学校帮助王明明的儿子免费入学,协助李红梅从事家政工作,每月可以有2000元的工资收入。
  这次多部门、单位参与的“e家大救助”,让滨州民政人开始思考,如果能探索相对贫困帮扶机制,应该能大幅提高救助水平和效率。
  为此,他们按照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工作思路,分别确定博兴县、沾化区为省级和市级试点单位。以上年度农村低保标准的1.2倍(6000元)作为相对贫困线,将贫困线以下的困难群众纳入相对贫困对象管理,实现应扶尽扶、应救尽救。截至目前,博兴县识别认定相对贫困人口1207户2626人,沾化区识别认定相对贫困人口1407户2825人;推进扶贫帮扶和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将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纳入“e家大救助”的综合信息平台,通过系统比对推送到相关部门(单位),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救助范围;建立“镇村日常发现、检查暗访发现、信息比对发现”动态监测机制,精准监测、及时发现相对贫困人口。通过“e家大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对相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和退出,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