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山东

扶贫小故事

2020-09-15 作者: 姜国乐 来源: 大众日报
图:9月12日,扶贫包保干部刘斌(右)交代钱坤成进入大学后的注意事项。
  图:9月8日,脱贫户马长领家的春地瓜喜获丰收。
□ 本报记者 姜国乐 王浩奇 孟一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脱贫攻坚,最难啃的骨头就是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致贫的特殊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拿出“绣花功夫”才能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基层蹲点,采写了几个扶贫小故事,故事虽小却沉甸甸,故事虽短却情深义重。本报借此向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广大基层干部和各界热心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故事一:孔维亮的腰杆挺起来了
  孔维亮遇到的家庭困难,搁在许多人身上都是难以迈过的坎儿。
  父亲严重心脏病,母亲类风湿关节炎,大姐脑瘫,妹妹癫痫,妻子心脏二尖瓣狭窄,儿子先天心室间隔缺损。2015年儿子手术花费20多万元,2016年父亲大腿静脉血栓手术花费4万多元,2017年父亲和妻子同日做心脏手术花费将近30万元,除去新农合报销和泗水县大病补助外,其他的全靠孔维亮东拼西凑。那阵子,椿树沟村210户人家都被他借遍了,小山村的人厚道,没等开口就一百二百、三十五十地往他手里塞:“不用还了。”村支书渠井萍说:“别人家的果树挂的是果子,孔维亮的果树挂的是石头,树身子都压弯了!”
  守着一家病号,孔维亮只能窝在村里硬挨。2016年起,孔维亮的日子开始发生变化:圣水峪镇政府在给他父母和姐妹办理低保的基础上,又给他家四口人申请了低保,每人每月80元的补助保证了全家人吃饭;县里免除了全家每人每年250元的新农合保险金,还给他父母每月发80元的高龄补贴;村里奶牛场按精准扶贫政策,以孔维亮的名义用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买了三头奶牛,每头奶牛每年收入1600-2000元;奶牛场有机肥车间优先安排他打零工,每年收入3000元以上,并享受每年以工入股分红500元;考虑到孔维亮四十出头精力足,村委会把所有临时性公益岗位先尽着他安排,并协调镇派出所发展他为警务员,一年收入六七千元;了解到孔维亮养着五头母羊,济宁市畜牧局送来两头优质种羊,每年羊羔收入近三千元……
  孔维亮掰着手指头细数着一笔笔来项,眉头一展告诉记者:“头顶上的三万多元债今年就能还清,可把腰杆挺起来了!”

故事二:命苦的孩子考上了大学
  9月12日下午,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钱海村,镇扶贫包保干部刘斌叫着“坤成”推开一扇门,随着“哎”的一声,屋里蹿出一个小伙子,大眼睛、高鼻梁,1米76的黑瘦高个……村支书王忠宁介绍:这孩子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今年春季高考考了618分,被齐鲁医药学院录取了。
  钱坤成的母亲智力一级残疾,去年年底去世,七旬父亲靠捡垃圾为生,今年3月因精神分裂症加重被当地精神病医院收治。邻居焦培苓说:“这孩子命苦,小时候他爹一出门就把他搁纸箱里,一待就是一天。”
  “把书念好是你唯一的出路。”小学班主任的话,钱坤成一直铭记。升入高中后,贫寒的家境和繁重的学习曾让他心灰意冷。刘斌的到来为这个家点燃起希望:清洁、修缮房屋,落实完善了扶贫项目分红、低保、教育资助等近10项补助金。一有机会刘斌就找坤成谈心:“家穷不要紧,怕的是志穷;失败不要紧,怕的是不肯学。”疫情期间没法上网课,刘斌就为他买了手机,送去复习资料,帮他制订学习计划。钱坤成渐渐开朗起来,成绩大幅提升。
  快开学了,刘斌边帮坤成收拾行李边交代:“大学的环境比高中自由,一定督促自己好好学习……”坤成从柜子深处翻出一个笔记本,里边工工整整地记录着资助过他的政府和社会各界名单,小心地塞进行李箱:“这是我前进的动力,我会一直带在身边,日后也要帮助更多的人。”

故事三:我也能给别人开工资了
  9月8日晌午,黄河南岸一片杨树林里饭香四溢。“冬瓜炖肉,馍管够!”梁山县小路口镇马岔河村的师朝荣一边招呼工人一边抡勺盛菜。他们凌晨3点就打着灯挖地瓜,一直干到日头正南。工人吃饭,她却忙着往地头搬地瓜,袋子往地上一蹾,冲着老伴马长领喝道:“我累得直不起腰来,你还有闲工夫拉大呱!”
  6年前,师朝荣因髋臼劳损病做手术花了15万元,再加上要供儿女上学,人未出院,全家就陷入了贫困。盖的被子都得靠救济,赶集连个烂苹果都舍不得给孩子买。咋办?“玩龙玩虎,不如玩土,还是得从土堆里扒奔头。”种地老把式老马说。可他家穷得出了名,谁都不敢把地租给他。镇政府和村委会马上表态:除了基本的扶贫政策,村委会出面担保,帮他流转100亩地,等收了庄稼再付流转费。于是,从100亩到400亩,从小麦、玉米到大豆、地瓜,老马越干越大发,农忙时最多得雇七八十个零工。
  日头落入黄河,马长领蘸一下嘴唇开始发钱,一人一张红票,一会儿捻出去2000多元。“那几年吃了上顿愁着下顿,如今我也当上老板给别人开工资了。”老马感叹:“天天跟做梦似的!”

故事四:有啥顾虑咱政府帮你担着
  强同荣,和她的姓一样,超出常人地坚强。
  她今年44岁,是汶上县南旺镇南旺三村的贫困户,8年前在车祸中撞断左腿,现在还钉着钢板。伤还没好利索,丈夫又在车祸中去世,留下一双儿女和一个残家。强同荣不认命,哭过以后,带着伤就去服装厂上班了,7年一天假没请过,3口人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命运似乎并不可怜这娘儿仨。今年1月,强同荣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家,送进医院一住就是3个月,命保住了,可她却不能进厂打工了。“最怕断了孩子的钱花,这回真断了。”泄气时,她发现银行卡上隔三岔五就来点儿进项:低保、困境儿童补贴、助学金……“得了病安心养,病好了再干,有啥顾虑咱政府帮你担着!”扶贫干部刘茂雪的话让她心里热乎乎的。进项里她最看重“防贫保”,县里引入商业保险防止脱贫户返贫,收入低于贫困线就启动理赔。“这次领了2100元,就像跳出来的心又回到了心窝里,可踏实了!”

故事五:穷在闹市也有人问
  9月4日下午三点,邹城市“友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门口,刚下班的王凤荣从超市买了一箱奶和5斤苹果,骑上电动车匆匆向4公里外的婆家孔陈村驶去,她要去看的不是婆婆,而是丈夫的堂兄孔凡玉。撑起车子,王凤荣高声喊道:“大哥大嫂,在家吗?”“哎呀,弟妹又来啦?”患先天腿疾的朱运珍一瘸一拐地迎了出来。
  王凤荣2002年嫁到孔陈村,平时跟丈夫住在大束镇匡庄社区,与孔凡玉几乎没有来往。今年4月,邹城市实施旨在稳定帮扶贫困户的“虚拟就业”,把两家连到了一起。
  “虚拟就业”是爱心企业提供的专门用来帮扶失去劳动能力贫困户的就业岗位。市就业中心负责安排给贫困户一个亲戚或者邻居,每月企业多给他们发100元工资,由员工当面交给帮扶对象。“友硕”工会主席任德祯说:“一百块钱是小事,关键是让贫困户知道穷在闹市也有人问。”
  进屋坐下,王凤荣问:“凡玉大哥呢?”朱运珍说:“去地里看花生啦!”
  今年50岁的孔凡玉是瓦匠,常年在外打工,2014年查出肝硬化腹水,折腾得全家负债累累。2016年起,全家开始享受来自政府和社会的各项帮扶,记者从墙上一张“贫困户脱贫清单”看到:2018年10月1日到2019年9月30日,孔凡玉夫妻及两个上大学的女儿共收到低保金、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朝阳助学金、朱运珍服装厂打工等9项收入共30008.5元。
  朱运珍抹着眼泪说:“够吃够用的啦,就是得这种病怕别人嫌弃,平常也不敢串门。现在好了,凤荣妹每月来一趟,俺妯娌俩有说不完的话,心里可亮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