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安居 楼下乐业

淄博下好黄河滩区迁建产业发展“一盘棋”

2020-06-30 作者: 刘磊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磊
    本报通讯员 胡丽萍

  这两天,高青县木李镇73岁的李士贵没事就到黄河滩外的安置社区查看进度。听说过几天就能拿到新房钥匙。新生活触手可及,这个在黄河滩内困了一辈子、也受了一辈子穷的老人,以前从没敢想过“这辈子还能走出滩区住上楼房”。
  滔滔黄河携泥带沙,流经高青县47公里,历史上几经泛滥修筑堤防,靠近河岸的村庄被“圈”进了滩内。就这样,黄河在北,大堤在南,高耸的黄河大堤如同一条延绵不绝的屏障,将富裕挡在外面,将贫穷留在堤内。“三年攒钱、三年盖房、三年还账”,部分滩区群众几乎把毕生的积蓄和精力都用在了盖房上。李士贵和祖辈们代代饱受水患侵袭,滩外的幸福生活成为高青县滩区5000余名群众的梦想。
  就要搬离黄河滩了,李士贵老人没有丝毫顾虑和不舍,心里踏实得很。家里的几十亩口粮地,李士贵早就种“够”了。虽说现在机械化程度高了,但仍然少不了一些搬搬挪挪的力气活儿。每到农忙时节,在外面打工的儿女们怕累着老人,总是请上半个月的假,大老远赶回家帮着耕种灌溉。
  “孩子们请假扣除的工资比地里的收成还要多。”李士贵说,心里总感觉别扭,亏得慌,“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去年,木李镇顺应群众需求和期待,紧抓滩区迁建机遇,大力实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展“党支部+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搬迁群众土地如何耕种问题迎刃而解。李士贵除了能领取自家土地的流转金,还在合作社找到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现在就等着过几天去领新楼房的钥匙了。
  无独有偶,同镇的滩区群众李坤也在紧邻新安置社区的得益乳业公司找了新工作。
  “过去,每天都要骑电动车跨过黄河大桥,去河对面的企业打工,很不方便,也顾不上家里。”李坤说。
  由于种地收入不高,李坤的丈夫和村里的不少年轻人选择到外地打工。李坤不忍心丈夫一个人受累挣钱养家,除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和体弱的老人,她也不闲着,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往河对面的网绳厂赶,晚上再摸着黑回家。这样两岸跑的生活寒来暑往一过就是三年。
  “楼上安居、楼下乐业”的生活就要成为现实,40岁的李坤真切地感到幸福生活已经开始。
  2020年1月,淄博市发改委编制印发《淄博市黄河滩区迁建产业发展规划》,鼓励大力实施产业、就业“两业”融合发展。
  在高青,像木李镇“滩区迁建社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这样的配套,是全县三个迁建社区的“标配”。搬得出的问题解决后,“后半篇文章”就是如何让群众住得稳、能致富,达到安居乐业的终极目标。按照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要求,高青县依托经济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加工业等产业,分别制定了产业培育规划,做到居民安置、产业培育同步实施。常家镇安置社区选址县城规划区以内,紧邻经济开发区健康医药产业园;木李镇安置社区靠近得益乳业种养结合高端奶业基地;黑里寨镇安置社区配套特色种植产业基地,滩区外迁群众都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2014年以来,常家、木李、黑里寨三个镇共投入1870.5万元,实施了10个产业扶贫项目。
  而且,为了进一步拓宽黄河滩区迁建群众就业渠道,提升迁建居民技能水平,高青县人社、妇联等部门已经免费为滩区群众举办了近百场次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提升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面食、育婴、护理等项目,让千余名群众有了一技之长。
  常家镇开河村的王贵山、张霞夫妇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们作为淄博第一批搬进安置社区的群众,经过技能培训找到了心仪的岗位。在安置社区旁边的黄三角药谷产业园里,王贵山正在生产车间熟练地操作着生产仪器。张霞则在县城找到了一份收入可观的家政工作。小两口一个月能挣8000多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幸福生活还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去打拼!”黄河滩外的日子有奔头了,王贵山夫妇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从滩内受困到楼上安居,从地里刨食到城里乐业……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正改变着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让他们断穷根、挪穷窝、奔富路,楼上安居、楼下乐业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