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理论周刊 论丛

收放自如,进退裕如

2020-04-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沈小平

  管控不容易,放开更不容易。如何有效处理“收”与“放”的关系,在动态优化中寻找到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平衡点,考验的是对时与势的科学把握,是对规律与规矩的谨严遵从,是对事物“度”的精准拿捏。
  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针对现阶段疫情防控过程中的城市治理,特别强调:“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们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特别是兼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既要毫不放松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巩固和扩大战果,又要积极稳妥推动复工复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在现实中往往表现为一种“两难”。难就难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该收时能收得住、收得迅速,该放时能放得开、放得有序,“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从容娴熟切换施策重点。特别是当前境外输入病例仍有增加,又出现无症状感染者的新情况,如何有效地处理好“收”与“放”、“进”与“退”的关系,在动态优化中寻找到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之间的平衡点,这是一个新课题。正因如此,才更考验和检验我们的应对智慧和治理能力。
  现代社会,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集聚,创造了城市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也蕴含着包括疾病传播在内的大量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能否准确把握时、度、效,妥善处理好社会治理方面的收与放、进与退的关系,既不操之过急、又不行动迟缓,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种风险挑战,是对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工作本领的严峻考验。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境外疫情持续蔓延,输入风险居高不下,无症状感染者成为新的风险点。这种情势下,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而繁重。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慎终如始。
  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始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
  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对所做工作保持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敏锐直觉,平时补短板强弱项、不心存侥幸,“战时”自然能够按部就班、不手忙脚乱。唯有如此,该收时才能收得及时有力、管得恰到好处。
  管控不容易,放开更不容易。疫情暴发并迅速蔓延时,我们下决心从常态切换到非常态,这需要非凡的魄力和高超的胆识。现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我们要让生产生活重归常态,这更需要坚定的决断和担当。
  放,要有力有序、有方有效。既不能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的做法、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又不能不当放松防控、导致前功尽弃。这就需要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善于从危机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该放开能够有序地放开”,徐徐放手、有序放开,分区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策略,把服务精准高效地落到疫情防控关键处、群众企业急需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不断释放发展的内生动力,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战时打胜仗,工夫在平常。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战役,表面看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条线,其实涉及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收放自如、进退裕如的背后,是对时与势的科学把握,是对规律与规矩的谨严遵从,是对事物“度”的精准拿捏,是面对困难挑战时的从容练达。能够从容应对“黑天鹅”“灰犀牛”,首先要练好内功,而有效的社会治理无疑是关键一招。为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勇于经历“风吹浪打”,敢于接“烫手山芋”,多做“热锅上的蚂蚁”,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在这场大考中磨砺统筹兼顾之谋、责任担当之勇,既不陶醉于暂时的成功,也不在一时的失利中无法自拔,而是要把前行的节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断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如乘骏马,进退裕如”。管起来、放开去的背后是精细管理、精准施策,体现的是对于社情民意的全面掌握、科学精准的分析预判、狠抓落实的决心魄力。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中,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乱心神、不失分寸,处理好中心工作、重点工作、一般工作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好过河的“桥和船”的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