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山东

蚂蚱为媒,山农博士牵手扶贫大棚

2020-04-28 作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徐 峰 金 文
  
  “一个大棚4000元投入,蚂蚱苗4000元投入,一次性投入,终生受益。”4月24日,记者走进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洼口村的扶贫大棚,谈起大棚里的蚂蚱,33岁的技术总监、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张大鹏停不下来。
  放眼望去,只见100多个白色大棚在地里整齐排开。与普通蔬菜大棚不同,这里的大棚分透气纱网和塑料膜两层,出入口处都设有拉链,好像一个巨型蚊帐。打开一看,成千上万只蚂蚱密密麻麻、成群成串,场面颇为壮观。“我养的蚂蚱个头大、数量多,每年到大棚里收购蚂蚱回去喂养家禽的商贩络绎不绝。这个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易复制,能够带动周边百姓迅速走向致富路。”张大鹏说。
  2017年底,张大鹏和几个合伙人投入250多万元建立蚂蚱养殖基地。满怀激情回乡创业,扩大再生产却遇到了难题,有人打起了退堂鼓。2018年4月,岱岳区扶贫办主任张向峰得知蚂蚱大棚的难题后,亲自带队到蚂蚱养殖大棚实地解决难题。由于项目带动性强,团队技术水平高,当地便将蚂蚱养殖大棚整合为扶贫基地项目。2018年和2019年,扶贫办分别整合全镇35万元、40万元扶贫资金定向支持蚂蚱养殖大棚。“今年,我们又整合了35万元扶贫资金,继续加大力度支持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张向峰说。
  镇扶贫办与养殖大棚签订了协议。扶贫办整合扶贫资金支持了项目建设;每年9月30日,养殖大棚将拿出8%的收益定向帮扶贫困群众,实现了扶贫资金的持续收益。
  “前几年胃出血,不能出门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喂蚂蚱,每天60块钱的收入,年底还能领到分红,一年收入两万多元。这蚂蚱好养活,一天喂两次就行。”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的贫困户齐勤功说。
  据介绍,该地采取“高校+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山东农业大学学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蚂蚱养殖企业得到扶贫资金助力不断壮大并反哺扶贫事业;洼口村村集体支持产业项目发展,村集体收入突破每年10万元;贫困户既可以到大棚里打工,年底还可以得到分红。
  “村里14户贫困户去年仅大棚分红就有4000多元,还有几户来大棚里面打工,每天每人收入60元,项目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洼口村党支部书记武家国说。
  如今,蚂蚱养殖大棚不仅流转了400多亩地,还做起了生态循环农业。种和养相互转化,蚂蚱粪便是“蛴螬”的饲料,“蛴螬”的粪便是生物菌肥,可以作为桃子的有机肥料。现在已经种植了一千棵桃树,一斤桃子至少比普通桃子多卖一元钱以上,一亩地多收入五千多元。“我们将打造无废弃农场,先做模式,后复制,用专业知识带动更多贫困百姓致富。”张大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