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山东

率先复工助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如今又要从满产迈向超产

潍柴如何做到以1带300

2020-04-28 作者: 都镇强 来源: 大众日报
  潍柴二号工厂工人全力以赴进行生产。 (□记者 张 蓓 都镇强 报道)
打通难点堵点 推动复工复产·看国企担当
  ■编者按 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国有大型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带动上下游产业和中小企业全面复工复产。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我省国有企业生产一线,实地探访国有企业在推动复工复产方面做得怎么样,有何好办法。首篇报道聚焦潍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张 蓓 都镇强

  “瞪起眼来看设备,巡检不能有失误。”4月25日19:00,位于潍坊高新区的潍柴二号工厂内,“潍柴青年工匠”佀鸿锐打趣道。为满足每天至少千台的产能需求,车间里生产线24小时不停机,这对设备保障提出了严格要求,让“80后”佀鸿锐一刻都不敢大意。
  潍柴二号工厂以生产12升、13升大功率高速发动机为主,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重型商用车、工程机械、客车、船舶等领域。“我们全部是订单化生产,现在正加大马力,争取把2月份因疫情防控需要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当天值了一个夜班的潍柴二号工厂厂长张志成说,由于满负荷生产,他们采取领导干部24小时带班制,确保该厂各个环节不出差错。
  走在潍柴厂区内,不时看到一辆辆满载成品发动机的物流车辆发出,又有一辆辆拉着各种零部件的物流车辆驶入。记者在潍柴大干第二季度的“预算表”中看到,4月份潍柴发动机板块将从满产向超产迈进,冲刺30万台,力争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潍柴动力市场部市场研究经理梁谦看来,率先复工为潍柴发展赢得先机,使其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跑出“加速度”,“我们核心客户的占有率在不断提升。由于潍柴产能恢复较早,储备充足,型号齐全,在行业复苏时,充分体现出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价值优势。”
  自2月5日恢复满产秩序来,潍柴不仅自身满产,还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协同复工复产,用自身之力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分管零部件采购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健说,刚刚复工的二月份,公司召开的电话会议和去年一年的电话会议次数相同。
  虽然,潍柴年前已经备下充足的零部件,但纵观所有消费市场,汽车业的产业链是最长的,上万个零部件里,即便是缺少一颗螺栓都将影响产出。疫情冲击下,如果少了一家企业,潍柴即使开工,也无法造出完整发动机。
  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到位情况下,正月初三潍柴复工,如果时间再延后,对潍柴上下游整个产业链至少影响30天。通过梳理整个业务链,潍柴对300多家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了评估。对于具备复工条件的供应商,潍柴积极帮助协调当地政府资源,助其迅速恢复产能。
  我省是潍柴在全国的第三大零部件供应商聚集地。为给潍柴供货,华丰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以来一天未歇,昼夜生产不停歇;为潍柴提供快插接头的福士汽车零部件(济南)有限公司,通过政府协调先期批了300名工人复工复产;山东滨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在潍柴带动下2月4日复工……犹如高速运转的引擎一般,潍柴以1带300,直接带动300多家合作伙伴迅速复工,到2月底产业链整体复工率就超过了90%,保证了自己“有米下锅”。
  为潍柴配套生产曲轴、连杆的潍坊天润曲轴有限公司,就是这股强劲动力的受益者。在潍柴的带动下,该公司三条曲轴加工线、两条连杆加工线正全速运转。“我们为跟上潍柴生产进度,对现有员工进行激励,对超产员工进行奖励。”天润曲轴总经理刽占生说。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一条产业链上的企业更是如此。疫情初期,虽有部分主机厂“元气”尚未恢复,但像青岛一汽、徐工等绝大多数主机厂迅速复工复产,潍柴满产超产也确保了他们“有米下锅”。
  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离不开产业链协调联动。在孙健看来,这种联动得益于潍柴早已着手的国产化布局,在4月份疫情正在海外肆虐时,这种布局所带来的效益体现更为明显。
  止推片是增压器上的一个重要配件。为潍柴提供增压器的主供应商——上海霍尼韦尔公司之前一直从欧洲采购该配件,受疫情影响,遭遇欧洲供应商停产的突发状况。霍尼韦尔并未慌张,他们之前早就按照潍柴国产化要求,做好了应对预案。从3月份开始,公司就陆续从国内配套企业中采购此配件,保障了订单需求。目前,霍尼韦尔给潍柴供应的增压器中有40%的零部件已实现国产化。
  “之前,我们一直在作国产化准备,疫情的发生,又让我们把计划提前了半年。”几天前,孙健所在的采购部门专门召开调度会,位于爱尔兰的一家零部件供应商也停产了,他们正在考虑将其国产化。
  如今,潍柴的主力机型进入了销售旺季,不仅订单饱满,部分机型还出现“爆单”局面。
  在梁谦看来,这主要得益于潍柴发动机的最新技术和研发成果。2019年,潍柴动力研发投入52.27亿元,研发人才队伍达7000人,这样的规模,在制造业领域确实难能可贵。二号工厂如今日产千台的背后,也是潍柴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全面发力。2016年,二号工厂日产能仅600台。凭借先进的信息化支撑,以及百余项员工自主开发的自动化项目改造,二号工厂的产能实现了高质量高效益的新突破。
  针对疫情带来的考验,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提出了解决方案:从卖产品向卖价值转型、从设备创造价值向人才创造价值转型、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型。今年是潍柴2020-2030战略落地的关键年,谭旭光表示,有信心、有底气携手海内外产业链企业共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迎接“寒冬”后的新一轮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