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书画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

写在“静水流深——弭菊田师生画展”举办之际

2020-01-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霍晓蕙
  “静水流深———弭菊田师生画展”是2020年山东新闻美术馆的开年首展。展品中,有30余幅弭菊田先生的作品,另外还有70余幅是他的学生如弭金冬、吴泽浩、张登堂、康庄、解维础等数十位画家的作品,大多为国画山水。这些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让人释却躁心,回归本真,安静从容地迎接新的一年。
  弭老是谁?自20世纪30年代起,济南画坛便有“关黑弭岳”国画四杰之说,弭,即弭菊田先生。他是山东济南人,原名育咸,晚号菊翁。早年就读于北平美术专科学校,随王悦之先生学习西画,后受教于胡佩衡先生而专攻山水。曾任济南画院院长、济南市美协主席、山东画院顾问、济南国画研究会会长。
  画家以作品行于世间。好的山水画,于真山水之外,别构另一种灵奇,所谓“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弭菊田先生的国画山水就是如此,可远观,可近赏,可长时间品味。远观,探寻它的意境,静谧,空灵;近赏,研究他的笔墨,皴擦点染,虚实涉笔,精微不失凝重。
  “北宗笔墨合南宗,妙继荆关马夏踪。点染云烟初落纸,浑如成竹在心胸。”著名画家关友声生前曾以这首诗,对弭菊田先生的山水画做出评价,并道出了菊翁山水的笔墨风格和章法特点。弭老早年学画,喜爱五代荆浩、关仝,宋代马远、夏圭的画风,又悉心研究明代沈周、唐寅及清代王石谷、恽南田的风格特色,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技法基础,并能博采众长。他善于在章法上取舍剪裁,有时取全景: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章法繁密,如《清音阁》等。有时选取最能表现山水情致的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画面上留出较多的空白,表现空蒙的空间,蕴蓄浓郁的诗情,如《巴山蜀水一帆归》《峨眉山》等。
  他画山石,多用排列有致的斧劈皴、披麻皴,也用折带皴,始用润墨,继用燥锋,先淡后浓,写出山水的苍浑郁然之气。画远山则多晕染,少勾勒,使之融合在云烟中,隐隐如眉,又如一弦琴音。
  琴音?是的。很多人都说,读弭老的山水画,像听一首古琴曲。这是有缘由的:弭老精通音律,尤擅古琴,《石上流泉》《平沙落雁》《高山流水》《阳关三叠》都是他喜爱并擅长的曲子,常抚琴以助画思。在他画中读出音乐的节奏是很自然的。
  山无云不秀,无水则不媚。弭老画水、泉、瀑也颇为精妙:运腕回旋画激湍之流,行笔从容画平行之波;刻画周围巉岩危石,衬托出瀑的奔放。远水无波,高与云齐,画远水,则往往不着一墨,只用小舟来显示水的存在。
  弭老的山水多水墨淡着色,山苍树秀,水活石润,在精致秀美中闪现着文人画的温润、闲雅。画中点景人物往往用白描,用笔极简,却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神态。
  我有幸于刚参加工作时采访过弭老,那时他虽已老弱仍笔耕不辍,还特别精心地创作了一幅作品参加大众日报主办的“齐鲁十二老书画作品展”。那是一幅气韵空灵的山水图:一高一低两座山峰似相对低语,两棵望人松在坚凝的山石上盘蜒虬曲,水天一色,一叶扁舟,写出了“水穷云尽处,稳稳两三峰”的境界,真的是让人沉醉啊!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弭老已经辞世20年了。这些年来,他的女儿弭金冬女士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国画创作,传承弭老的艺术,此次展出的弭老作品,多出自金冬女士的收藏。而他的学生辈画家,不少已是全国名家,他们的作品,亦体现一种传承和发扬。这是对一位画家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