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泗水县后尤村由多年的“双弱村”逐渐走上强村路——

第一书记点燃强村“三把火”

2019-12-17 作者: 吕光社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王德琬  
   本报通讯员 包庆淼 刘淑燕

  “通了,通了……”伴随着流水打在铁皮水桶的“咚咚”声,泗水县泉林镇后尤村的尤昌刚兴奋地喊起来。“没想到还能喝上自来水,这多亏了柳书记啊!”他口中的柳书记,是泗水县扶贫办派驻泉林镇后尤村第一书记柳伟。
  后尤村位于泉林镇驻地北2公里,全村共有57户180人。今年7月份,柳伟被组织派驻到泉林镇后尤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始了驻村帮扶路。他没想到,这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庄竟是个“烫手山芋”,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是个典型的“双弱村”,早有“一路三尤,神仙发愁”“三尤加一花,神仙也白搭”的顺口溜(三尤:前尤村、中尤村、后尤村,一花:花园村)。为彻底改变后尤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柳伟任职后烧了“三把火”,后尤村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逐渐走上了强村路。
暖心窝:
村民再也不喝“苦水”

  驻村后,为掌握村庄的真实情况,柳伟多次与村干部、老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交流,挨家挨户地走访,拉近与村民的距离。
  当柳伟来到村民尤昌存家时,刚走进大门,他看到尤昌存老两口正小心翼翼地将盛满水的水桶从三轮车上抬下来,累得气喘吁吁。通过与老两口攀谈,柳伟这才了解到,他们家虽然有自备井,但井水苦涩,只能用来洗洗涮涮,根本不能饮用做饭。尤昌存告诉柳伟,像他们家这种情况的还有很多,村里一直没通自来水,村民都是打自备浅井吃水,但很多村民家的水都是“碱水”“苦水”,不好喝。
  为了后尤村早日接通自来水,柳伟马不停蹄地协调县水务局和镇政府,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县水务局答应免费提供全部材料并支付部分施工费,其他费用由镇政府担负。短短一周的时间,群众没花一分钱,自来水管道就铺到了家,村民再也不用吃“苦水”了,后尤村的老百姓对柳伟纷纷竖起大拇指。
鼓口袋:
为村民开出“致富良方”

  面对后尤村多年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的难题,有着多年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经验的柳伟深知,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本之策,他决定利用扶贫资金建设扶贫项目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
  柳伟考虑到,虽然设施大棚、养殖、加工、观光农业等项目利润可观,但对经营管理者要求较高,后尤村留守人口老弱病残居多,能参与经营者少之又少。而光伏电站项目对劳动力要求低,具有一次投资、长期收益等优点。后尤村闲置宅基地较多,为增加村民及村集体收入,在广泛征集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柳伟决定利用这些闲置土地发展光伏发电项目。
  他的想法得到了县下派办和泉林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从规划到落地,项目仅用了不足两个月的时间。11月初,投资1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的26KW光伏项目竣工,每年可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万元,村民利用闲置的宅基地每年也有1000元的租金,能持续收益25年。村民纷纷点赞:“光伏项目真是好,晒着太阳点钞票!”
抓党建:
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后尤村共有党员13人,村支部、“两委”由4人组成,其中2人交叉任职,原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年龄等原因于年初辞职,1名支部委员得病不能工作,2名年轻委员经常在外打工,村内工作靠文书开展。村级班子工作执行力差,服务群众意识不强、能力弱,党员参与村内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成为名副其实的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
  针对这一状况,柳伟将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8月下旬,增补尤昌利为支部委员,任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队伍,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带领党员外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整体素质。严格办事程序,大事小情按照村“两委”提议、党员大会商议、村民大会决议的程序进行,形成结果进行公示。
  为增加群众对村党员干部的信任,柳伟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带头表态,自己不花村里一分钱,从自己家中拿出2000元钱交给村里,作为保证金,若有违犯,加倍罚款,要村民监督。通过这些举措,后尤村党员先锋形象树立起来,村级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执行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