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济宁巡演

2019-10-29 作者: 姜国乐 赵德鑫 来源: 大众日报
  10月26日,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巡演来到济宁大剧院。图为《沂蒙山》剧照。
  □记者 姜国乐 赵德鑫
  通讯员 马文 报道
  本报济宁讯 “一双鞋子针儿密,一针一线记心里。”“红枣甜,煎饼香,推着小车送军粮。”……气势恢宏的舞台上,一段段感人的唱词、一幕幕真情实感的表演让现场的600余位观众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10月26日,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巡演来到济宁大剧院,为现场观众带来高品质的艺术享受和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
  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坚定传承红色基因,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创新打造了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该剧公演后,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先后入围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2018年重点扶持剧目、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滚动扶持项目,全国优秀舞台艺术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2019年8月,荣获第十五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巍巍蒙山高,亲亲沂水长。沂蒙山是我国红色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沂蒙精神享誉全国。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根据地军民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动人故事,全景式地反映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是一部红色主题浓郁、山东特色突出、艺术水平高超的优秀文艺作品。歌剧《沂蒙山》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孙九龙等主要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纠葛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艺术展现了“沂蒙精神”的红色基因。
  歌剧不但生动再现了沂蒙山区群众参军参战、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还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崖子村村民海棠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剧中,海棠由一心只想过自己幸福生活的普通村民,逐步成长为坚毅勇敢、无私奉献、积极支前、自觉投身抗战洪流的坚定革命者,展示了沂蒙人民舍生取义、为国为民的英雄形象。
  该剧音乐恢宏,勇于创新。《沂蒙山》剧目分为六幕,共有40个唱段,演唱形式十分丰富,涵盖了男女独唱、对唱、二重唱、四重唱、混声合唱等,并将山东民间音乐《沂蒙山小调》中的音乐元素吸纳到歌剧唱段之中。同时,歌剧还将民族乐器竹笛、唢呐、琵琶、坠琴等融入伴奏乐队,让观众陶醉在山东特色的音乐旋律里。
  《沂蒙山》的作曲在传承歌剧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运用板腔体的同时,加入具有时代感的元素,吸纳大量山东元素进行艺术再造,《沂蒙山小调》与全剧音乐的完美融合就呈现出了独具山东特色的歌剧风格。大胆借用音乐剧的表现手法是该剧音乐的另一个突破,这种音乐的处理使咏叹调、宣叙调、重唱更加自然地衔接,具备了推动剧情的功能性,并让剧情更加流畅。该剧还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有机混用,呈现出别样的音乐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