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2019-10-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赵永和
  
  “您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由谁负责?”有38.1%的家长认为“主要由学校负责”,有59.4%的家长认为“学校和家长相互配合”,有2.5%的家长认为“主要由家长负责”。通过孟子研究院家长学校回收的5463份调查问卷反映出,家长对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定位认识不清的现象尤为明显,绝大多数家长都忽略了教育中家长应是第一责任人。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质言之,家庭应当是一个“工作岗位”,家长则是一种“职业”。现代社会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要经过专业培训。但现实是,绝大部分父母把孩子作为教育的实验品,无证上岗,无证办学,这是件很可怕、很危险的事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016年,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因此,家庭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不单单是“家务事”,培训、指导家长负起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更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大事。
  谈起良好的家长教育,中国有着悠久的家教传统。优秀儒家文化则为这一传统提供着丰富的养分。儒家经典《大学》讲:“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孟子也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儒家文化以德育教育为中心和重心,在个人教育中,注重人健全人格的培养,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育,培养和树立人的仁爱情怀、爱国敬业责任感、恭敬公正意识和廉洁知耻之心。在家庭教育中,倡导睦亲齐家,要求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和亲睦邻,一起建立美好和谐家庭。
  孟母作为中国古代母亲的杰出代表,有着一套详备的教子理念和教育方法。三迁择邻、断机劝学、买肉啖子、阻子休妻、释子之忧等都是流传千年的经典教子故事,对当今家庭家风建设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挖掘好优秀儒家文化资源,用于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好子女很显然是可探索、可预期的好途径。
  孟子研究院作为以弘扬研究孟子思想为主要任务的学术研究机构,承担着推动孟子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担负着弘扬孟母教子精神,推动家长教育、家庭建设的义务。自2017年2月孟子研究院挂牌成立家长学校以来,在孟母教子故事内涵挖掘方面、推动家长教育发展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依托孟子书院的平台优势,开设了孟母大讲堂,每周举办家长教育公益讲座;同时深入全国各地的学校、社区、机关、乡村、企业开设流动课堂,走到家长身边举办讲座。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学孟母教子,做幸福父母》《汉字与孟母教子》《中国家风家训中的教子智慧》等家长教育专题的公益课100余讲,受众群体近1万人次。无论是农村百姓、企业职工、国家干部还是高校老师,在听课后都在教育孩子的认识和方法上受触动、受教育。
  随着近年来在家庭教育方面所作工作的持续深入,笔者注意到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家风氛围、经济条件等诸多原因,无论是城镇家庭还是乡村家庭,对于家庭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误区,从而导致许多家庭的家庭教育走样、畸形或缺失,严重影响家庭中子女的成长与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也对子女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对子女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作用,制约他们的全面发展与提高。除了家长对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定位认识不清这个问题以外,家长对培养孩子的目的存在偏差的现象也尤为明显。在公益课后的自由提问环节,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我家孩子有什么毛病,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由此不难反映出,现在很多家长对教育子女还比较浮躁,习惯于寻找和模仿别人的教育方法,企望立竿见影。有的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迷信“天才教育”,希望“克隆”神童;有的想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强行塑造;重智育、轻德育,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差,轻视劳动教育;节假日自作主张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等等都是典型的对培养孩子目的认识存在偏差。就比如有位三年级的学生,在周末竟然要赶7个补习班,经常都是这边下了课匆匆忙忙就要赶着去下个补习班,连中午吃饭都要在路上凑合解决。
  通过与家长的交谈和实地调研也发现,随着整个社会日益重视家庭教育,当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培训机构。但总体来看这些机构的发展良莠不齐,师资力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缺乏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法,而且收费高昂,家庭教育缺乏标准和规范。即便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苦于找不到合理的教育方法,在调查问卷中有一题的选择尤为集中,有96.7%的家长选择:“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目前也存在很多困惑问题,需要学习培训”的选项。那如何对家长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培训,让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应有的指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和急切。
  家庭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重视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有赖于借助得当的方法,但另一方面将这些切实落实下来更需要全面的制度性建构和全盘性考量。事实上,与理论上的论证相比如何在实践中落实也显得更加重要。在这方面,孟子研究院家长学校于长期的授课实践当中积累了部分经验,笔者也有着一些思考和建议。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应树立大教育思想,像抓学校教育那样抓家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自己的职责范围,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力度,设立专门管理家庭教育的机构,并成立相应的指导中心。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把家庭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教育的经费预算。给予教室、教师、教材、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各方面的支持。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适当交费,并鼓励社会赞助家庭教育事业。三是加强家庭教育理论和政策研究。编撰科学权威的家庭教育教材,可分为准父母篇、幼儿篇、早教篇、小学篇、中学篇、大学篇、工作篇。教材的编写应当以生活化的语言表述,不追求学理性的讨论,以注重生活中的实用为主。四是将家长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培训列入各级教育干部培训计划,分期分批轮训。可以依托有关院校成立家庭教育培训和研究基地,提高家长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
  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既是家事,又是国事。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讲道:“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伴随我国教育进入新时代,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征程中,家庭教育所肩负的时代使命更加艰巨。将家庭教育理论落到实处,指导生活实践,为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幸福的人才,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
  (作者系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