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根脉在百姓舞台在田野

大田里来了农科服务队

2019-10-27 作者: 晁明春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晁明春
  本报通讯员 万京华

  “多亏了济南市第二农科院的专家们,让我们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挣到了钱。这不我们准备再扩种蔬菜姜。”近日,济南市莱芜区汶南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亓晨明说。
  原来,高庄街道东汶南村是生姜产业发源地,为重振莱芜生姜产业,汶南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直想种植蔬菜姜,实现鲜嫩生姜的周年供应。“但不是种植时间不对,就是技术不行,探索了两年没有成功。”亓晨明满脸无奈,就在他们想要放弃的时候,市第二农科院帮助合作社选择了专用的蔬菜姜品种,并改进了种植时间和技术,终于成功。
  今年,市第二农科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队第三服务分队利用承担山东省重大应用技术创新项目的机会,在合作社推广了生姜大葱轮作水肥一体化项目。今年6月29日测产验收,亩产蔬菜姜1626公斤,售价达每公斤40元,亩均纯收益4万元。加上二茬葱,每亩收入5万元。
  此外,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工作人员用手机就可以操控浇水施肥,合作社可减少人工费80%以上,减少水肥费用50%以上。亓晨明看到项目的良好前景,放心大胆地进行了扩建。
  农业高产高效离不开高技术。为充分有效地整合起科研资源,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济南市第二农科院成立志愿者科技专业服务队,把10个研究科室39名技术骨干按专业合理分配,组成了蔬菜、中药材、甘薯、果树等4个服务分队,集中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自选动作”,按每个月不少于1周下基层服务。
  “大田里来了农科服务队。”广大农民对市第二农科院创新服务模式一致点赞。方向明确了,各服务分队迅速行动起来,投身到广阔的田野中,扑下身子搞服务。
  去年,第二服务分队手把手指导“以前连地瓜叶都没有见过”的赵顺红种植了160亩甘薯,提供了种苗、技术,新品种,教她秧苗平插法,连续开展3次“甘薯机械化收获现场观摩会”。经实地测产,有机甘薯亩均产量2000公斤,产值8000元。前两天,早熟品种龙薯9号已经上市,单价达到2.5元—3元。她成了莱芜地区有名的“地瓜大王”。今年,赵顺红打算扩种1000亩地。
  与此同时,基于国家和省级特色蔬菜综合试验站的平台建设,他们联系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4人、省创新团队岗位专家6人、省市人才中心库专家8人。目前,先后组织21场技术培训,培训人数1800余人,接待10批次600多位农民致富领头人前来观摩。
  “下一步,我们将精心组织,多方发力,强化指导,躬身践行‘根脉在百姓,舞台在田野’的服务宗旨,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培育农业新动能,加快农民持续增产增收步伐,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市第二农科院院长何兰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