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实现就地脱贫

梁山十八个扶贫车间进村

2019-10-27 作者: 马文青 吕光社 来源: 大众日报
  □马文青 吕光社
   李声晨 郭焕丽 报道
  本报梁山讯 9月24日,在位于梁山县拳铺镇南盛庄村的扶贫车间里,30多名员工正在对新到的一批布料进行加工,干得热火朝天。45岁的李淑珍麻利地操作着缝纫机,干完这批活,她这个月可以挣将近3000元。
  李淑珍一家是南盛庄村建档立卡帮扶对象,李淑珍和她的丈夫都是聋哑人,来扶贫车间之前,李淑珍从未参加过工作。丈夫在工地上打零工,靠着微薄的收入和政府救济维系一家四口的生活。
  去年8月,兆胜制衣有限公司在南盛庄村开设扶贫车间,拳铺镇扶贫干部刘康斌将这一好消息带到了李淑珍家中,一开始李淑珍还心存顾虑,担心自己干不了。扶贫干部多次到家中沟通,并带着缝纫师傅上门教学,李淑珍学得很快,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效率已经比得上很多熟练工了,从零收入到每月近三千元的工资,李淑珍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扶贫车间圆了自己的脱贫梦。
  在拳铺镇的扶贫车间里,像李淑珍一样脱贫的人还有一些。据车间主管张宪粉介绍,近年来,兆胜制衣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在拳铺西王村、东王、孙庄、方西、南陶庄、柳店、潘庄、南盛庄村等地设立加工店,有300多台设备,创建了村级“贫困人口就业扶贫车间”,为拳铺镇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其中累积为60余名贫困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对于贫困户的工资待遇还上浮10%,节假日礼品给予双份,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各个加工车间生产劳动最低工资不低于1200元/月的标准。
  “‘输血’式扶贫,并不是扶贫的治本之策,要想彻底扭转贫困局面还得靠‘造血’”。刚从扶贫一线回来的梁山县扶贫干部陈廷合感慨地说。为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近年来,梁山县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引入电子、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探索“建设-租赁”的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在拳铺镇、小路口镇、大路口乡、寿张集镇等地建设了扶贫车间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梁山县共有扶贫车间18个,有效解决了100多名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
  扶贫车间不仅能“造血”,通过提供就业岗位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而且还能“输血”,解决群众的经济困难。今年,兆胜制衣公司申请拳铺镇产业项目资金30万元,每年按8%的资金收益即2.4万元,按照产业项目实施方案和效益分配计划直接发放给拳铺镇未脱贫贫困人口。今年1月份,56岁的马凤芹领到了3000元的项目分红和米、面、油等年节福利,马凤芹笑着说:“给的加上赚的,平均下来,每个月也有三四千的收入,花不完,年底还能存下来点。”马凤芹一家也是拳铺镇建档立卡帮扶对象,丈夫瘫痪、儿子精神不太好,13岁的小女儿正在上初中,家里处处需要她来填“窟窿”,生活负担很重。以前为了照顾丈夫和儿子,马凤芹没有出去工作,而是等着救济金和每年五六千的土地流转金度日,现如今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她既可以工作又可以照顾病人,每年比以前多收入一万元,生活逐渐柳暗花明了。
  “每编一个藤椅23元,工人们一天一般能赚100元左右,工作时间灵活,工人可以照顾家里,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山东永旭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行政主管黄占德介绍道。该公司也是进驻扶贫车间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已设置外加工基地14个,员工1200余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有45个,就近为贫困及无业农户提供就业服务,解决了他们上班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