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博山区第七届猕猴桃旅游文化采摘节开幕

小小猕猴桃成就亿元大产业

2019-09-11 作者: 杨淑栋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戴巍  报道   9月6日,游客在源泉镇猕猴桃采摘园采摘。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戴 巍
  
万亩猕猴桃迎来采摘季
  9月6日,淄博市农超对接暨博山区第七届猕猴桃旅游文化采摘节开幕。数百人云聚博山区源泉镇,在绿水青山映衬的猕猴桃园里享受采摘的乐趣。
  源泉镇位于鲁山北麓、淄河上游,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8%,是淄博市特级水源保护地,也是国家级生态镇,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小气候,使得这里成为山东最适宜种植猕猴桃的区域,成就了“博山猕猴桃就是有点甜”的美誉。
  近年来,源泉镇以猕猴桃规模种植为突破口,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2000亩,产量达到30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源泉猕猴桃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全镇打造了7个科普示范产业园,推动了猕猴桃产业规模化、科技化、品牌化发展,利用农业观光采摘,猕猴桃产业实现了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双促双升”的目标,有力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源泉镇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种植和管理,同时注重新技术推广应用。”源泉镇特色产业办公室主任翟慎红介绍,“镇上会不定期邀请全省、全国的专家来到田间地头向种植户授课。另外,全镇建设了猕猴桃水肥一体化示范园区,水肥一体化具有节水、节肥、省时、省工、高产、优质的特点,推广该技术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
不遗余力守护地域品牌
  去年,一份《关于禁止博山源泉镇猕猴桃早采早购的倡议书》引起了广泛关注。今年,源泉镇再次发出倡议书,规定8月28日开始,“博山碧玉”猕猴桃鲜果方可采摘,全镇范围内禁止早采、运销。
  早一步上市,每斤能多卖七八元钱,果农和经销商都能大大提高收益。但是个别早采行为,极其损害品牌形象。“确实有极个别的人会早采,摘早了能好吃吗?这简直是砸俺们的招牌!”泉河村村民赵汝宝种植猕猴桃已有十多个年头,他对早采行为深恶痛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像赵汝宝这样的猕猴桃种植户,对于源泉镇特色产业办公室下发的倡议书都十分拥护和支持。“我举双手赞成,咱们源泉猕猴桃这块牌子立起来不容易,大家应该共同维护才行。”赵汝宝说。
  据悉,源泉镇猕猴桃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几经曲折才有了今天的规模。2012年,源泉猕猴桃获得了“博山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去年又入选了首批淄博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前,源泉镇正依托猕猴桃产业研发中心建设,制定完善猕猴桃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提升猕猴桃果品质量,增强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后劲。通过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不断增加猕猴桃产品种类,提升品质和产量,延长销售期,增加农民收益。适时引进猕猴桃深加工企业,全力推动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健康持续发展。
带动上万群众脱贫奔小康
  “这猕猴桃掰开里面是碧绿色的,闻起来清香怡人,吃起来酸甜多汁,让人吃了还想吃,不愧是果中之王啊!”在源东村村民董云健的猕猴桃采摘园里,来自济南的游客尝了一颗熟透的“博山碧玉”猕猴桃,连连称赞。
  没种猕猴桃之前,董云健和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一样,埋头耕种着自家的几亩田,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2008年,镇上提出了规模种植猕猴桃,鼓励大家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增效,农户增收……”董云健回忆,他积极响应号召,先后流转了本村及邻村的50亩土地,开始种植猕猴桃。
  “真没想到这一种,就是10年!”董云健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种玉米、小麦,一年辛苦忙碌,也存不下多少钱,而种猕猴桃,行情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有两万多元的收益。
  小小猕猴桃俨然成为源泉镇农家的“致富果”,让百姓尝到了甜头,鼓起了腰包。70%依靠采摘,10%通过电商,20%供给收购商……全镇猕猴桃种植户达到3000余户,带来经济收入上亿元,户均增收4万余元,上万群众脱贫奔小康。
  此外,记者了解到,源泉镇拥有焦裕禄纪念馆、国家4A级景区开元溶洞、岳阳山、长寿山、大寨山旅行探险、泉河公园虹鳟鱼观赏等众多自然人文景观。通过资源整合,该镇以农业休闲观光游为突破,积极打造集猕猴桃休闲采摘、山水旅游和红色教育为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