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为何要强调“稳定制造业投资”

2019-08-21 作者: 胡祖铨 来源: 大众日报
  □胡祖铨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有效应对经贸摩擦,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稳投资是“六稳”之一。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会议着重强调了“稳定制造业投资”。为什么?
  制造业之所以成为稳投资的重点方向,一方面是由于制造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受到国际经贸局势等影响,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
  制造业之所以成为稳投资的重点方向,既是我国始终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针对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的应变而为。
  一方面,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制造业,难点也在制造业。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和保证。从中美贸易摩擦也可以看到,美国最关注的就是我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基本平稳,但制造业投资增速明显放缓,是下拉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对外向度较高的制造业,也产生了更明显、更直接的负面冲击。
  外部经济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国内消费品市场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融资渠道不畅、成本偏高,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稳定制造业投资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
  今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投资疲弱态势更加明显。
  首先,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多年下滑,今年前7个月疲弱态势更加明显。我国制造业投资自2012年开始快速下滑,虽在2018年第二季度出现短暂回升,但今年以来再次下滑并跌入历史最低位。4月份制造业投资当月增速为-1.2%,创下有分行业投资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1—7月份,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3%,较上年同期回落4.0个百分点,下拉整体投资增速达0.9个百分点。
  其次,制造业投资结构也不容乐观。一是贴近消费品市场的中下游行业投资明显走弱。装备制造业投资仅增长1.6%,大幅回落8.4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投资下降1.1%,大幅回落4.5个百分点。二是新增和扩大产能的投资意愿极低。剔除技改投资后,制造业新建项目投资增速为负。三是多个传统制造行业投资出现同比下降。在31个大类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造纸和纸制品、文体娱乐用品制造、纺织、服装、制鞋、化学纤维制造等12个行业投资,出现同比下降。四是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上半年民间制造业投资仅增长2.7%,低于同期制造业投资增速(3.0%)。
  当前,稳定制造业投资面临一些严峻问题和挑战。
  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放大投资风险。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更新报告《世界经济展望》,将2019年世界经济预期增速又一次下调0.1个百分点,降至3.2%。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严重冲击世界经贸环境,损害商业投资信心。这些都对外向度较高的制造业投资带来负面影响。二是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5月份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并呈现出向科技战、金融战蔓延的势头。三是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进一步释放。我国轻工、纺织等行业新订单数大幅减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面临核心零部件断供风险,有的企业开始谋划向境外转移产能和调整产业链布局。
  国内市场需求低迷不振,降低投资意愿。一是消费品市场需求有所减弱。前7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3%,较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需求回落向供给方传导,制造业企业由被动补库存渐入主动去库存阶段。二是汽车、房地产、智能手机等龙头消费品市场,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前7个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1.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国内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4.2%。三是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持续位于利用不足的区间。上半年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为76.7%,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企业运营成本持续上升,恶化投资预期。一是综合成本持续上升。部分制造业企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10%以上,用地、原材料、环保等成本均出现较快上涨,我国制造业综合成本已经与美国基本相当。调研发现,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环保督察执法趋严,企业环保类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而相应的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增长有限,导致企业环保改造成本大幅攀升。二是政策不确定带来的执行成本有所上升。国内环保、社保政策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政策执行强度尚未完全实现法制化,部分企业为规避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不可控因素,主动暂停或暂缓长期投资决策。三是利润水平下滑。多数制造业企业市场议价能力弱,成本上涨压力没法有效传导,企业利润水平有所走低。上半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1%,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18.4个百分点。
  融资渠道不畅、成本偏高,限制投资能力。一是融资结构不合理。当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不足13%,股权融资占比不到8%,中小企业债券的市场认可度较低。二是银行贷款过度依赖抵押物。绝大多数银行贷款依赖不动产抵押和个人担保,部分中小企业反映,申请贷款需要上不动产抵押、抵押物保值增值保险、抵押物评估、股东签担保合同等“四重险”。三是汇票使用范围受限。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比重大、账期长,有些中小企业货款中70%—80%都是汇票。部分企业表示,收到的大额银行承兑汇票大多在6个月以上,无法用于上缴税金、支付水电费、购买原材料等,增加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贴现票据则需支付2%—3%的费用。四是房地产融资对制造业融资产生虹吸效应。2015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总体处于较好行情,房地产融资对制造业融资产生虹吸效应。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持续萎缩,从2014年末的17.2%下降到2017年末的12.2%。根据国有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国有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的占比正逐年降低。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从2017年的14092亿元下降至13855亿元,公司类贷款占比从2017年的18.6%下降至17.4%。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金额从2017年的11784亿元下降至10924亿元,公司类贷款占比从2017年的9.1%下降至7.9%。
  自主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制约投资效益。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关键技术、多数高端装备以及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仍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比较突出。由于缺乏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导致无法孕育出庞大的新市场和上下游产业链条,制造业投资项目的效益难以大幅改善。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不高。国内有效专利仍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为主,发明专利的质量整体不高。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低、基础研究弱、研发设计环节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三是研发投入有待提升。2018年全社会R&D占GDP比重为2.1%,完成2020年2.5%的预期目标难度很大。
  大规模减税降费要落地见效,继续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实施制造产业链补短板工程,提高制造业中高端供给能力,更好匹配消费升级需要,同时严防“大水漫灌”“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复投资和跟风投资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稳定制造业投资,有利于积极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也有利于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做好自己的事,更加从容应对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下一步,应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精准投资和有效投资推动制造业投资高质量发展。中央政府层面立足于总体性指导性政策,狠抓落实已出台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僵尸企业”出清以改善市场环境,实施制造产业链补短板工程,继续支持制造业技术改造,促进自主创新的软硬件产品推广应用等。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制造业发展情况,出台针对性、实操性的政策,引导土地、劳动力、资金、财税等资源向传统产业补短板、信息化自动化改造、设备更新升级、安全环保提升、新兴产业培育等领域集中,提高制造业中高端供给能力,更好匹配消费升级需要。
  同时,稳定制造业投资要把握好“度”。一是要防止“大水漫灌”,客观看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制造业投资顺周期低迷的特点,不期待用强刺激的调控政策逆势推动制造业投资大幅反弹,更多采用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的方式稳定制造业投资。二是要防止“一哄而上”,避免出现大量的低水平、粗放型的重复投资和跟风投资,形成新一轮的制造业产能过剩。严格履行制造业项目投资决策程序,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强化投资项目效益的刚性约束。(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