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思想纵横

以平台经济助力农产品流通

2019-08-21 作者: 刘根荣 来源: 大众日报
  □刘根荣

  相对于工业消费品而言,农产品流通成本高、风险大。加快发展专业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交易平台,对农村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互联网+农产品流通”的创新驱动下,农产品平台经济可以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推动农产品市场化、标准化、品牌化,有利于解决农产品不断涨价而农民仍然增收难的悖论,让农民和消费者都获得实惠。
  从当前的现实条件来看,我国发展农产品平台经济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
  人才短缺,观念滞后。大量有知识、懂网络、富有创新力的农村青年已迁移至城市,而中老年农民往往知识体系陈旧,习惯于“一手钱一手货”的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对网络交易有天然的不信任与排斥感。农村人才短缺与知识匮乏,导致网络平台交易的推广与应用困难,自身存在能力约束的农民在学习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以及信息收集方面的积极性弱,难以达到平台经济实现规模效应所需要的活跃用户数。
  技术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现有信息技术可以为农产品交易平台提供基本可靠的网络安全环境,但无法杜绝网络诈骗、病毒感染等安全问题。只有提高平台用户的安全意识以及防诈骗意识,规范操作程序以及注意事项,才能净化网络安全环境,防患于未然。同时,现有的物联网技术还无法实现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还未建立健全相关的质量与技术标准。
  资本投入不足,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平台少。农产品流通具有特殊性,特别是生鲜农产品需要冷链运输与仓储。许多农产品的供应还受到生产的季节性因素影响,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供货。因此,相对于工业消费品而言,农产品流通成本高、风险大,资本回报率低,愿意投资发展农产品平台经济的企业少,投入的资本不足,具体表现为从事农产品交易的专业网络平台少。从目前看,能够在全国形成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发展农产品平台经济的专业平台公司相当稀缺,更多的是依托阿里巴巴、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完成农产品交易。
  流通基础设施落后,相关服务供给不足。首先,智能终端普及率低。发展农产品平台经济需要稳定的、覆盖面广的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农村居民智能手机拥有量远低于城市居民,不少中老年农民还在使用老旧的老人机,只具备简单的打电话、发短信等功能,无法满足平台经济的技术要求。其次,农村的物流配送网点匮乏,物流配送终端只到乡镇所在的社区,物流体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农村居民发货还要去乡镇或县城办理,既不方便,也导致物流成本升高。最后,生鲜农产品的专业冷链运输能力与仓储能力供给不足,无法满足网络平台交易对高质量物流的需求。
  发展农产品平台经济、促进农产品流通创新,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优质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在此过程中,政府要更多承担起相关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责。
  提高农户的互联网意识和互联网使用水平。在广大农村开展互联网应用知识的普及,推广农产品流通的新模式、新理念。注重培养在农产品网络交易方面敢于尝试的先进典型,总结其成功经验,并予以宣传推广。同时,完善农村的信息网络体系,鼓励电信运营商下乡开展网络运营服务,开展手机置换业务,在农村普及智能手机。完善网上支付工具、物联网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让交易双方放心、安全地进行平台交易。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建立平台经济的预警机制,对买卖双方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对欺诈等恶意行为进行有效的惩戒。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信息,保证全产业链中农产品信息可控制、可追溯。
  培养从事农产品网络平台交易的人才队伍。培养网络营销人才,开展农产品平台经济相关的高职教育,普及电子商务知识。鼓励回乡创业的新时代知识型农民发展农产品平台经济。以种植、养殖大户为重点,培养农户熟练利用或开发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交易的意识与能力;以种植、养殖大户为核心,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统一进行网络平台营销。投入专项财政惠农资金,用于农户的网络平台交易知识培训,引导农户流通创新与创业。
  发展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平台公司。鼓励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开发专业网络平台,对从事开发农产品流通的专业平台公司予以信贷支持、税收减免优惠或财政补助,并对公司用地需求予以优先安排。同时,要注意适时规范平台公司的经营行为。平台经济具有网络效应,平台的开放性是保证平台经济网络效应的关键所在。要保证平台经济的开放性与进入、退出的自由,特别是要鼓励不同网络平台之间的连接与开放,限制平台公司滥用垄断权力,维护网络平台入驻农户与消费者的利益。
  鼓励电商、微商以及细分领域新兴平台扩张至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积极探索众筹、众包、众创等模式在农村社会的应用创新,促进农村创业者之间的连接互助和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建立起农业生产者之间联合发展的新型组织机制,形成大量小微经营主体合众创业的有机组织生态,奠定与大企业公平合作发展和合理分享收益的实力基础。鼓励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开发网络平台业务,与平台经济融合发展。
  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消除“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网点“瓶颈”,利用村组的食杂店、夫妻店作为物流配送终端;鼓励专业物流公司建立生鲜农产品仓储冷库,购置生鲜农产品专业运输设备,实现全程冷链运输的能力。在全国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规划建设统一的物流园区,并设置农产品流通创业园。
(作者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