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紧大项目,实行一线推进、现场落实——

邹城:精力资源力量向一线集中

2019-07-30 作者: 姜国乐 张誉耀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姜国乐 张誉耀
   本报通讯员 张长青

  盛夏时节,在邹城市东华重工高端煤机装备升级改造项目现场,只见挖掘机、水泥搅拌车来回穿梭、建筑工人正在紧张施工,整个项目现场一派繁忙,和天气一样火热。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于去年9月开工,总投资3.9亿元,扩建现有车间12.7万平方米,目前下料车间设备已安装完成,结构件车间主体等已完成过半,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液压支架产品900架,大修理液压支架产品1800架。“多亏了邹城市工信局和凫山街道办事处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推进,面对面、点对点地梳理项目建设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优化流程,拉出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现场解决问题,力促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东华重工技术中心副主任修成蔚表示,工期预计能够提前6个月完成。
  以东华重工项目为代表,邹城市聚力“动能转换先行区、乡村振兴样板市、文化建设示范区、创新创业新高地、生态优美宜居城”的发展定位,对年初确定的67个工业项目,逐个制作任务书、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专班包保,破解项目瓶颈制约,推进项目快速建设。
  位于邹城市大束镇的恒信食用菌智能产业化项目便是其中一例。该项目在今年6月份的济宁市重点项目现场观摩评比中荣获十佳项目,也是目前全国金针菇单体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总投资10亿元,仅项目一期就可日产金针菇120吨。
  “项目推进不仅快速,而且高效。但前期基础建设中也有困难,‘万事开头难’嘛。”恒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燕告诉记者,因为食用菌培育厂房受全自动智能化控制系统控制,需要架设双回路电源保障全天候不间断供电,涉及供电部门审批、资金拨付、占用耕地赔偿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食用菌的培育对水量需求非常大,由于项目驻地没有铺设供水管网,单靠企业内部的供水井远远达不到生产需求。
  为帮助企业解决用水用电难题,大束镇政府积极协调供电公司优先审批并施工,通过请专家勘测论证,决定采用有偿共享使用附近村庄水源的方式来解决企业用水问题;另一边,成立工作小组,向村民讲解政策,对所占村民耕地进行统计测量协商,消除附近村集体担心的影响村内群众用水顾虑,今年年底涉及的3个村庄平均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余元,将一举改变过去企业发展与村集体经济增收“两不相干”的现象,也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时,政府的工作人员就驻扎在项目现场,遇到什么困难就帮助我们解决什么困难,真的特别好。”徐燕如是说。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邹城市用活用好指挥部工作机制,对11个指挥部承担的重点工程,实行一季度一调度,现场评议,公开排名,督促工作落实。对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全部由市级领导包保,加强跟踪服务,把精力、资源、力量向项目一线集中,实行一线推进、现场落实,重点推动纳入省、市库的44个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和2个济宁挂图作战的重点项目、61个工业技改项目快投产、快达效,加快60条园区城区道路升级改造进度,启动实施“湖水东调、孟子湖清淤、城乡供水一体化、大沙河下游和白马河上游”等生态水系5大项目建设。  
  截至目前,邹城市67个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3.47亿元,占全年任务的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