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年轻人回来了村集体壮大了村民富裕了

堤外周村念活“大棚致富经”

2019-06-19 作者: 刘磊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刘 磊 
    本报通讯员 牛可伟 刘元忠 

  夏日的高青县木李镇堤外周村,到处洋溢着发展的活力,新修的公路直通省道,一车车新采摘的羊肚菌正准备发往超市。很难想象,一年之前的堤外周村还是一个村集体收入为零,年轻人外流严重的省级贫困村。短短一年时间,年轻人回来了、村集体壮大了、村民富裕了,堤外周村的变化着实令人惊叹。
  周立军是堤外周村第一批返乡就业的年轻人,从一名打工仔重新变回农民,让他感触颇深。“当初出去打拼就是为了走出这个穷地方,可没想到,到头来竟是回到家乡才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让周立军下定决心回乡就业的是村党支部书记周法林的一个电话。
  2018年,在“第一书记”赵庆新的帮助下,堤外周村从淄博市农业农村局争取到40万元帮扶资金,建起了9个蔬菜温室大棚,种植茴香、西红柿、羊肚菌。为了让大棚的种植效益达到最高,堤外周村决定将大棚以承包的方式租赁给村民,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周立军收到了周法林的邀请。
  “当时心里也没底,就想试一试。”去年冬天一季茴香周立军挣了4万元,超过了他外出打工半年的收入,这让他有了干下去的底气。如今,周立军成为了村里的明星人物,经常帮助后来返乡的伙伴打理大棚,分享种植经验。
  今年年初,在农业专家的帮助下,周立军和伙伴们尝试种植羊肚菌。“别看这小小的蘑菇不起眼,一斤能卖到100块钱,晒干了能卖1000元一斤。现在蘑菇长势很好,价格也很稳定,今年收入一定能翻番。”周立军充满了信心。
  种植大棚的成功除了先进的种植理念,更离不开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堤外周村背靠黄河大堤,地势较高,多条河道常年淤积,农业用水困难。
  为了摆脱村内用水困境,赵庆新积极协调,在堤外周村建设引水工程。仅去年一年就打井9眼,疏通河道1500米,让周边村落摆脱了守着黄河却灌溉困难的困境。“去年冬天降水较少,附近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旱情,多亏了村里帮我们打了井,收成有了保障。”周立军家的大棚地势比较高,以前浇地是个麻烦事,去年村里在他们地头打了一口井,用水有了着落。
  “现在种大棚不能使傻力气,要靠头脑和技术。”为了提高蘑菇的品质和产量,赵庆新多次带领种植户到外地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学习。
  在赵庆新的带领下,堤外周村村民有了致富新手段,村集体收入逐年提升,绿色蔬菜大棚让堤外周村实现了农业转型发展,摘掉了贫困帽子,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村里富裕了、年轻人回来了,外地的姑娘也愿意嫁进俺们村里。”看到村里人丁兴旺,71岁的周珠林老人笑得合不拢嘴。“我们老头子别的干不了,还能打打快板,夸夸咱们的好干部,赞赞俺们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