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综合

“三荒六无”空心村脱贫增收了

一块匾牌背后的感人故事

2019-06-19 作者: 刘磊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洪万斗(中)协调淄矿集团中心医院专家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义诊。
  □ 本报记者 刘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袁宏 蔡东亮

  前不久,淄川区西河镇党委政府将一块匾牌送到了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上面镌刻着“社会责任 大爱无疆”8个大字。这匾牌背后饱含着200多位纯朴山村百姓的感激之情。
  “俺们村能有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多亏了‘洪书记’!”西河镇薛家峪村村民孙其安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来自淄矿集团的市派驻村工作队队长洪万斗,在薛家峪村村民的眼里,等同于“第一书记”,因为他代表了党对群众的关怀!
村民眼中的“自家人”
  去年3月12日,洪万斗根据组织安排来到了薛家峪村。
  因地处偏僻,薛家峪村各方面明显比周边村庄落后,大多数年轻人都外迁或外出务工,常住人口仅60余户200多人,多为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被称为“被遗忘的村落”。
  6月9日,记者来到薛家峪村采访时,恰逢淄矿集团中心医院义诊服务队进村,在现场,洪万斗成了忙人。看到年龄大的老人,他上去扶一把;有看不懂信息的村民,他耐心给人解读;墙上的横幅被风吹掉了,他便搬来凳子粘胶布。
  驻村1年多,曾在淄矿集团电视台干过主播的洪万斗,俨然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脸上黝黑发亮。
  “提着公文包,说着普通话,张嘴就是大道理……”谈起第一次见洪万斗,村主任孙其永说,一看像个城里来的“酸秀才”。可进村后洪万斗的干劲,让全村人都刮目相看。
  一进村,洪万斗就扎下了根。他走家串户,勘察村情村貌,走遍了全村各个角落,各家各户的情况等都了然于心。
  建章立制,他带头重新梳理了村里各项制度,制成牌板上墙;开拓思路,他拜访了村里的老书记、老主任,召集党员为脱贫出谋划策;转变观念,挨家挨户为村民解读政策,摸清困难解难题,村民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空心村”变了样
  村里要想发展,村容村貌很关键。经过前期筹备,征得村民同意,薛家峪村在西河镇党委政府和淄矿集团的支持下,整修拓宽了村委路口,改造了村委大院,建成了近30米的文化墙,盖起了幸福院,建设了卫生室、党员活动室,购买了篮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打造了全新的文化大院,解决了多年来荒无人烟、死气沉沉,没有活动场所的问题,为薛家峪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路宽了,日子甜了,人气旺了、环境更美了,现在的薛家峪村一片生机盎然。户户通了水泥路,新建成的幸福院里欢声笑语,村居卫生室、党员活动室配套设施齐全,村委大院干净整洁,文化墙、小舞台依山而建,与自然山体巧妙融合,形成了一道精致景观。
  一年多来,洪万斗和村民打成了一片,和村民们一起开垦田地种庄稼,春节挨家给村民去拜年。村民每每见到他,都站住拉起手说说心里话。
  “大家都觉得这个‘书记’有点不一样,是把好手。有他带领,俺们老百姓肯定能过上好日子!”村里的老党员张正夏说。
  如今,昔日那个无人问津的落后空心村,已转身成为周围邻村纷纷羡慕的“希望村”。
走上脱贫增收新路
  薛家峪村是典型的“荒山、荒沟、荒村,无农业支持、无产业项目、无人口基础、无文化底蕴、无旅游资源、无技术人才”的“三荒六无”空心村,要想摘掉贫困帽子,就得找准发展路子,路子对了,发展才有盼头。洪万斗深知这其中的道理。
  今年3月份,洪万斗动员村民把闲置土地整理出来,种植地瓜、小米等;鼓励村民养鸡,村委帮助集中销售。他还借助产权制度改革,重新理顺了村委以前的承包合同,依法依规重新签订了合同,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今年2月,在洪万斗的“穿针引线”下,山东美尚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来到了薛家峪村,并看中了薛家峪村的原生态环境,决定盘活周边的荒山荒地,投资开发休闲生态农业+文旅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向阳农庄。
  “得给老百姓留下点东西。薛家峪村就是一张白纸,希望能在我的影响带动下,在这张白纸上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乡村壮美蓝图。”洪万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