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以骨干职工名字命名工作室

威海高新区:创新工作室打造创业“梦工厂”

2019-06-19 作者: 彭辉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彭辉  
  通讯员 丰淑秀 报道
  本报威海讯 “这些创新成果都是我们工作室成员的心血,成立至今已获得国家专利16项。这些创新成果的运用极大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以前1200人的注射器公司产能为4亿支,如今我们800人的公司产能就能达到15亿支!”6月17日,在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田世丹创新工作室”,负责人田世丹一边向记者展示他们的创新成果,一边兴奋地说,“我们工作室已经成为职工最钟爱的创新驿站。”
  “田世丹创新工作室”是威海高新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创业、创未来”的杰出代表。威海高新区按照“全员发动、全员培训、全员提升”的要求,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比赛、技术创新,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职工。为让这些能工巧匠充分施展才华,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威海高新区工会开展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由劳模和工匠带头,打造出了一批集专业培训、技术交流、创新研发等于一体的“创新梦工厂”。创新工作室以创新创效为导向,围绕产品设计、工艺改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艺创新中的难关和瓶颈,整合技术资源攻坚克难。
  威海高新区制定了《威海市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建立了严格的考核机制进行督导考核。考核合格的,除了威海市总工会发放的2万元工作经费之外,高新区工会再给予1万元的资金支持。为充分发挥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威海高新区工会先后多次举办现场观摩会,组织辖区内企业交流学习,推广典型经验。
  在各种利好政策的驱动下,一批创新工作室成为引领企业创新创业的旗帜。威海恒科精工的“丁忠召创新工作室”,由早期丁忠召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成长到现在以他为带头人、8名技术骨干为主要成员,广大一线职工广泛参与的创新团队。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提出创新成果250多项,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400多万元。外资企业新兴迪基塔尔电子有限公司专门委派技术上有专长、创新能力较强的杜青峰为带头人,培养打造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的职工团队——“青峰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仅一年的时间,就有12项实用性创新课题获得威海市级职工技术创新奖项。
  目前,参与创新工作室创建的企业越来越多,工作室类型也由最初单一的技术创新类发展成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等多种类型,已经达到市级以上职工创新工作室标准的有77家。威海高新区引导创新工作室通过制定“名师带高徒”制度,发挥领军人物、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全区95个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共整合出2000多人的技能工人团队,通过“一带一”“一带多”的形式,结成师徒对子5300多对,累计完成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12667项,创造经济效益近5.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