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经

驻企联络员帮助企业获国家专利十多项

2019-05-16 作者: 李广寅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广寅 报道
  本报东营讯 “短短两年,我们就获得国家专利十多项,这多亏了老魏他们实打实地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5月14日,谈起企业变化,利津盛雅纺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景明由衷地说。刘景明所说的老魏,是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综合处处长魏景海,他是被组织派到盛雅纺织有限公司的驻企联络员。
  利津盛雅纺织有限公司是利津县老牌纺织企业,主要生产DOP、MIBK、醋酸丁酯等化工产品及系列棉纱、坯布、面料。近几年,为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陆续新上了几个化工项目,因为相对熟悉化工产业,“老纺织人”刘景明被推举成为项目负责人。项目上马后,虽然刘景明带领公司上下干劲很足,但新上的项目进展速度却不理想。“由纺织改行化工,企业的中、高层人员在后续的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疑难问题,逐渐开始对发展方向有了困惑,信心不足。”刘景明坦言,自己也是困惑者之一。
  就在刘景明和同事们一筹莫展之际,2017年7月,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管理中心驻企联络员魏景海来到该企业。通过深入调研、交流,魏景海发现,由于缺乏策划和引导,企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研发体系、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而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为此,他们通过多方联系,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等五名高层专家到盛雅考察调研,答疑释惑,并针对项目成果的深度开发、推广示范、品牌提升等提出建议。一次专家们的答疑解惑,让企业管理者们在思想上得到了“解放”,为企业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针对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魏景海他们积极帮助企业组建成立研发中心,筛选专业服务机构,集中梳理汇总35项技术革新项目,建立了三年的研发费用核算体系。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项目实施后被顺利列入市级研发计划,企业也因为此项核心成果,成为荣获东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名单里仅有的两家地方企业之一。
  企业有了创新技术,保护好这些“发展利器”颇为重要。魏景海开始同专业机构及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挖掘,布局知识产权。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企业便成功获得授权国家专利6个、软件著作权5个,实现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零突破。借助系列优势,企业成功与该县最大本地企业利华益集团合作,新上10万吨无水乙醇项目,现已完成安评、环评手续,实现设备投资7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