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政经

垦利半数农村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

2019-05-16 作者: 李广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广寅
   通讯员 樊京龙 李海涛 报道
  本报东营讯 “现在排污管道都通到了家家户户,一些生活废水往家里的废水倾倒口一倒就完事了。”5月9日,垦利区垦利街道邵家村村民魏达荣高兴地说。这是垦利区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带来的新变化。像邵家村这样,目前垦利区半数农村生活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
  魏达荣所在的邵家村位于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这里的村民们多年来建新房时都把自家的宅基地稍许抬高。老人魏达荣当年给儿子盖新房也是延续了这一习惯,原因很简单:排水方便。“当年咱乡下没有专门的排水沟,下了雨就靠地形向外流,产生了生活污水,端着盆子出大门口就往外泼。”在魏达荣印象里,前些年村子道路上甭管是下雨还是晴天,因为地势相对低洼,家家户户门口的路面上总是泥水混杂,还伴随着一股恶臭味道。相比魏达荣描述的景象,如今的邵家村却是大变样:人在地上走,水在“地下行”。
  记者了解到,像邵家村这样采取集中处理生活污水的村子,在垦利区328个行政村中已有160多个村实现了这一模式。而在实现这一模式之前,垦利区也走了少许“弯路”。
  在永安镇的镇南村,曾经这里试点生活污水处理点建成两个月后便停运了,一同停运的还有镇上另外五个污水处理点。镇南村位于该区永安镇东部,有226户村民,村子的规模在整个垦利区行政村里算是大村。“为了对这些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就地处理,前期便筛选了六个相对大的村子先行先试,分别配套了单体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垦利区城市管理局农村污水收集处理相关负责人唐爱民介绍,单体生活污水处理设备采用成本较低的生物降解的方式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一级B标准。但在试点后发现,这六个村子的污水流量却达不到污水处理的条件。“生物降解主要依靠微生物强化菌,但垦利区农村旱厕全部采用双瓮式改造,厕所污水不外排,日常生活废水成分与城市生活污水有明显区别,流量也小,菌类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很快便被‘饿’死了。”最终,这六台设备由于污水源不足相继停止了运行。
  先行先试失败后,城市管理部门联合各镇街赴莱芜、齐河等地学习、进一步调研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最终确定了符合实际的处理方案,即对生活污水产生量较少的村庄,采取敷设污水管网,定期将收集的污水外运至污水处理厂的方式进行处理。以邵家村为例,借助清污车,该村三个月处理一次累积的污水,村集体仅需支付10元钱的清运费。“相比于镇南村的‘高配置’,邵家村的整体费用降低了近40%。”唐爱民说。
  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垦利区还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的方式,在靠近城区、镇政府驻地的村庄,采取将污水管线直接接入市政管网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村,采取配套污水管网及处理设备的方式进行处理。在永安镇惠鲁社区驻地配套的多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处理能力可达360m3/d,完全满足了整个社区的污水处理需求。目前,垦利区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治思路,已累计推进了近半数的建制村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