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每个吻里都藏着历史

2019-02-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林颐
  西方社会学研究常有些有趣的议题。比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语言人类学教授马塞尔·达内西的这部《吻的历史》。该书企图找出“吻”的来龙去脉,在作者看来,接吻并不是人类求爱时的本能反应,而是一种文化理念带来的结果。
  根据作者的研究,接吻的行为始于中世纪。难道,在中世纪之前,人们都不接吻吗?作者作出的解释是,接吻是存在的,只是并不与爱挂钩。
  有一门研究接吻的科学叫“接吻学”。作者援引学科研究资料,表示接吻可能有着古老的渊源。印度的《吠陀经》《爱经》,古希腊古罗马的许多典籍,甚至《圣经》里都有大量描写,作者说,古代世界中这些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出现的吻,并不是为了展示爱情的浪漫,而是体现欲念横行的不洁,大多数人都反感或谴责,也因此,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有关吻的记载就消失不见了。
  直到中世纪,大约11世纪晚期到12世纪早期,接吻开始出现在故事、传说和其他流行语写作中。它作为悖逆文化规范的表现,也是自由恋爱的象征,登上了文化的舞台。随着宫廷爱情、骑士文学、罗曼史、《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戏剧的推动,接吻上升成为爱情的崇高礼仪,在20世纪的大众文化里,吻进一步纯洁化。而在另外一些场合,吻又常常被先锋人士演绎为激进的反主流的象征。
  作者对吻的历史的这番梳理与阐析,难免有许多主观的成分。不过,没有必要纠结作者的推论有无漏洞。这类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并非为了还原历史,而是从历史与现实的各种情境里推理社会运动的某种轨迹。
  人类婚姻史学者玛丽莲·亚隆有两部作品,叫《法国人如何发明爱情》《太太的历史》。前一部与《吻的历史》主旨很类似,两位学者不约而同地把吻、把爱情的起始定于12世纪时阿贝拉尔和爱洛漪丝的故事。男方被阉割,女方遁入修道院。爱情遭到世俗的摧残,爱情也在反抗中萌芽,吻是催化剂。后一部,审视女人在历史的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从生育机器、联姻工具,直到为了爱情而结合,这个历程也和吻的历史接近。两位学者本质的相同点,在于他们共同的女性主义思想,这是他们的写作核心。为何如此强调吻和爱情是被“发明”的呢?因为,历史构建了人们的经验、约束和期望,经过审视的吻和爱情,所表露的诡谲繁复,正是多姿多彩的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的折射。
  《吻的历史》不是枯燥地着力于理论研究的论著。这部作品饶有趣味,作者选取了很多材料,神话仪式中的吻、名人的吻、艺术品的吻、老照片里的吻、歌曲里的吻、影视里的吻……每一个吻,背后都有一段经典的故事,让人着迷,让人沉醉。
  《吻的历史》
  [加] 马塞尔·达内西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