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政

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最末梢” 

市北区辽宁路街道推行“3+1”党建工作新模式

2018-10-31 作者: 李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 媛
   本报通讯员 葛钰秀 王恩全

  今年年初,家住青岛市北区辽宁路街道贮水山社区的居民张传铭的儿媳突发脑梗,医生诊断说即使恢复以后应该也会残疾。张传铭的孙女又是软骨病,这让他们一家的生活雪上加霜。 
  社区党员中心户吕鸿坤得知情况后,发动社区内第三网格党支部成员,影响带动周围邻居,为张传铭一家捐款3万元,并无偿提供照料,让这个家庭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浓浓关怀之情。吕鸿坤说:“作为一名党员中心户,没想到能调动这么多党员和居民的积极性,让居民百姓感受到基层党员发挥的实实在在的作用。”
  如果把党组织比作人体的话,那么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个“神经末梢”,而党员个体就是一个个“神经最末梢”。为激活基层党组织“神经最末梢”,今年以来,辽宁路街道党工委依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通过党员自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在辖区6个社区中选出了278户党性观念强、积极热心、乐于奉献的党员家庭,作为“党员中心户”。他们分属于31个楼院网格党支部,负责影响带动辖区近3000名党员,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使基层党支部、党员、群众“无缝衔接”,构建起由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院网格党支部三级基层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成的“3+1”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  截至目前,278名党员中心户已带动影响近2000户家庭参与到为群众办事中来,协助化解居民纠纷40多起,向社区、街道提供合理化建议10余条,解决居民困难近百次,调动了基层党员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关系。
  “3+1”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有益探索,受到了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居民官淑贞说:“党员中心户确实能让老百姓更加切身感受到党员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他们经常上门看看,走动一下,有什么小的烦心事能帮忙解决解决,就让人觉得心里很温暖。”
  辽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范瑞江表示:“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最末梢’,多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党组织,第一个信任的也是党组织,切实‘管好自己、带好家庭、联好群众’,把党建工作与为民服务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街道将进一步完善“党员中心户”创建、督查、激励等制度,规范党员中心户活动开展,调动广大党员干事服务的积极性,形成党员跟着干部走,群众跟着党员行的良好风尚。今后,街道还将不断发展党员中心户队伍,力争年底前实现1名党员中心户联系10名党员、10个家庭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基层组织力提升和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双基融合提升工程”,用加强党的组织引领做好基层治理,用深化基层治理来加强党的执政根基,实现两大基础的相互融合、相互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