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平时健康有人管 需要服务有人帮

——宁阳探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8-10-25 作者: 姜言明 刘涛 来源: 大众日报
  关键词:医改惠民

  □本报记者 姜言明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桑蕊

  9月17日,家住宁阳县伏山镇东戴村的村民王业伟,在家等着“家庭医生”王士文来给他做检查。去年以来,宁阳县依托全民健康大查体,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共体”建设、健康扶贫、分级诊疗等工作无缝衔接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平时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务有人帮”的签约愿景基本实现,“给家庭医生打个电话”已经逐渐成为宁阳群众的就医习惯。
96个签约团队
提升服务精准度

  有“家庭医生”守护的王业伟,今年身体和精神都好了不少。王业伟年近50,在2017年全民健康大查体中,发现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有脑卒中风险,伏山镇卫生院随后给他配上了“家庭医生”。
  “每次来都会测下血压、血糖值,跟他聊聊天,按照情况调整下用药。”王士文说,他们院里目前组建了六个家庭医生团队,他归属第六团队。王业伟是低保户,住院和吃药费用基本全免,但他总是忘记吃药,王士文要经常给他家人打电话叮嘱,经过两次住院,他的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
  “我们组建了9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村村有人员、户户能到位、服务全覆盖。”宁阳县卫计局局长张现林说,该县每个服务团队都配有家庭医生、护士、公卫人员和专科医生,明确要求团队保障三分之二的人员、四分之一的时间下基层为签约群众服务。目前,全县“家庭医生”签约率70%以上,贫困人口实现签约全覆盖。
  如果业务医生都去服务签约对象,卫生院门诊怎么办?“让每个医生都从专业技术的身份跳出来,当群众全方位的健康守门人。”伏山镇卫生院院长宋亚新说,每个团队都是全科的“小型医院”,他们每天安排一个团队在卫生院坐门诊,时间久了,百姓也都掌握了哪天哪个团队在坐诊。
  推进全民查体与家庭签约并行,今年县财政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新一轮全民健康大查体,14支查体队伍每天5点半入村开展查体,对所有因病卧床不起的一律入户查体。截至9月1日,该县共查体14.7万人,占常住老年人总数的95%以上。按照全民健康大查体的数据,该县设计了14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
“医共体”
为分级诊疗探路

  “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县中心医院专家来轮流坐诊。”鹤山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孙义森说,他们在各村设立了健康联络员和微信群,周日把下周坐诊医生信息发给各村联络员,村民有需求可以找家庭医生,也可以按照时间来找专家看病,改变了以往患者与医生的双盲状态。
  而这都是“医共体”带来的好处。据介绍,宁阳县依托3家县级医院和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成立了4个“医共体”,在“医共体”内实行签约居民均签约一家村卫生室、一家乡镇卫生院、一家县级医院的‘1+1+1’组合式签约,明确了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技术支持等内容。鹤山镇中心卫生院就与县中心医院组成医共体,不仅享受到医疗资源的倾斜,更在“双向转诊”上开辟了绿色通道。
  5月下旬的一天中午,鹤山镇东皋村的孙大姐突然腹痛,她随即联系了家庭医生来到卫生院,通过与专家沟通察觉可能是卵巢囊肿扭转,需尽快手术。得益于“医共体”的绿色通道,在孙大姐还未到达县中心医院,转院手续、检查数据、手术室就已安排妥当,下午3点手术就完成了。“之前还担心是否需要挂号再检查,办理转院手续,没想到一进医院就直接进病房了!”孙大姐感激地说。
  张现林说,家庭医生签约让百姓与医生之间建立了朋友式的服务关系,增加了百姓对基层医疗的信任度。乡镇不能解决的病症,家庭医生会提前与协议的县级医院专科医生预约及时转诊,引导患者自愿在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2018年5月以来,宁阳县“医共体”内协作单位共开展双向转诊128人次,专家坐诊191人次,专家诊疗1775人次。
进村开设
健康讲习所

  “大娘你这个血压血糖没事,胆固醇有点高,要多运动”“大爷你心有点供血不足,丹参滴丸要继续吃,平时情绪别激动”……8月29日一大早,在鹤山镇汪泉屯村,一月一次的健康讲习会开始了,讲座开始前,家庭医生团队先给村民一一反馈全民健康大查体的检查情况,挨个嘱咐,还免费发放了限油壶、限盐勺等健康支持工具。
  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宁阳县在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新时代健康讲习所”,以团队为单位,每月举办一次互动式的“健康讲习会”,面对面讲解疾病防控知识,手把手演习中医康复技能,使医务人员服务理念从“为群众治病”向“帮群众防病”转变,让他们签约后健康有了依靠。
  “每天6克盐、半两油,健健康康无忧愁。”这已经成了宁阳县很多居民的口头禅。在普及健康讲习会的基础上,宁阳县还鼓励各团队中医科大夫到签约居民家中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等特色中医疗法,传授简单的中医康复技能,对于患慢性病的留守老人,上门提醒其按时规律服药,组建“慢病自我健康管理小组”传授健康知识,群众的健康理念正不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