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学院引导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实践型转变

“三位一体”成就航空专业队伍

2018-08-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苏玉娜
    本 报 记 者 王桂利

  “航空类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作为一名航空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暑假赴航空企业进行实践的滨州学院飞行学院教师毛国强说。在滨州学院,寒暑假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已成为常态。
  作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本科院校,滨州学院致力于做大做强航空特色,现拥有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机场学院、乘务学院4个航空类学院,45个专业(方向)面向航空领域培养人才,航空类在校生达4000余人,已向全国航空业输送飞行驾驶、机务维修、空中乘务等人才近3000人。所有这些,都得益于学校航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航空专业师资队伍,就要全校一盘棋,使广大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实践型转变。”该校党委书记、校长刘春华说。多年来,学校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外聘、内培、自转“三位一体”,推动航空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千方百计抓外聘
  “滨州学院求贤若渴,辗转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我被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所感动,愿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洪思忠说。作为滨州学院的柔性引进人才,洪思忠教授的到来为学校航空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学校千方百计延揽人才。在高水平航空师资引进方面,学校不拘一格,采取柔性引进政策,引进专家每年在校工作一定时间,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先后聘请到中国民航局原局长李家祥为学校荣誉教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原副局长杨元元为学校客座教授。我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懋章教授担任飞行学院名誉院长,实现人才项目与学校发展的“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滨州学院还围绕航空学科领域,引进学术带头人和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优秀博士。近年来,先后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功勋飞行员张凤仪担任飞行学院顾问,青岛机场资深专家汪明杰担任机场学院顾问,山东中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可担任学校航模队高级教练,枭龙飞机总设计师陈金琰等40多名航空领域的专家担任学校客座或兼职教授,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特色专兼职教师队伍。
多措并举搞内培
  “这次培训我们集中学习研讨了航空类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产学研合作等工作规律,受益匪浅。”正在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参加培训的滨州学院机场学院副院长韩春艳说。
  滨州学院立足实际,紧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积极开展现有教师的培养培训,构筑航空专业人才高地。
  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的培养主要采取集中培训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实施“聚英计划”,有计划、有重点地遴选支持100名中青年拔尖人才,形成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体系;推进“中青年教师顶岗实习计划”,选派教师到航空公司等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迄今,先后有100余人次到国家民航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山东航空公司、山东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加拿大卡盖尔航校进修学习。70人次考取私、商、仪、航线运输执照,11人取得高级地面理论教员资质,8人获得航空乘务教员证,1人取得航空医学资质。
优化配置促自转
  “我过去在中文系上课,一直为学生开设礼仪培训选修课,乘务学院成立后我又投入到空乘专业学生的礼仪训练培养方案制订工作中。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督促我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从一名文科教师成功转型,如今已是乘务学院副院长的徐慧文教授说。
  针对航空专业师资不足,滨州学院注重优化配置,以服务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为导向,鼓励教师转岗转型。早在调整成立航空类学院之初,就在全校范围内遴选人才,采取单科进修、提升学历、行业培训等方式,予以重点培养。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师的转型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对主动参加访学交流和顶岗锻炼、积极转型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岗位聘任时给予一定倾斜。
  学校还从实际出发,要求部分教师承担一门航空类课程教学任务。学校积极鼓励航空类相关或相近专业教师报考本校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开设的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南航班”,提升学历层次,进修提高完成转型。
  通过优化配置,教师得到了全面发展,航空类师资队伍呈现出新气象。目前,学校航空类教师占比大幅提高,航空类专业师资的结构、数量逐步适应了学校发展要求。学校现有航空类专业背景的教师达40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6人,博士、硕士384人,1人为山东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人为山东航空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拥有航空机电、航空气象、航空电子、航空英语等15个教学团队,其中,飞行学院教师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