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正己修身

2018-08-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刘海天
  儒家经典《论语》记载了孔子对“政治”的阐释——“政者,正也”,这个阐释成为“政”之千载不易之准则。
 “正”之一字,最为简明扼要。为政,首先要端正自我心行,进而以身作则,端正一个部门、团体,乃至影响整个国家、天下。由政治的传统定义可知,为政的方式,无非正己化人。为政的本质在“自我管理”,而非“管理他人”。德不修,身不正,而欲家和、国治,不可能也。
  关照现实,如果“正己修身”成为每个党员及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那么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问题将大幅减少,国家治理能力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将大幅提升。可见,将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引入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修养“政德”的必要方式。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其详尽的历史记载,丰富的典籍文献,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世界独特的文化资源。虽然近年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涨,但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如何从中汲取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和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因应现实具体领域的需求,结合古代智慧进行专题式解读分析,已然成为“刚需”。
  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的新作《政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
  《政德》写作依据的古代文献,是曾在中外政治史上均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群书治要》。《群书治要》一书整理了唐朝以前政治智慧的精华,从理论和史实两方面展示了具有规律意义的执政之道,此书一经问世,便指导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吏治最为清明的“贞观之治”。《群书治要》主要阐述执政的原理原则,使得此书至今仍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齐治平”,不仅是从政者的追求,亦不仅是知识分子的理想,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特质与文化认同。在古代社会,即便是目不识丁之人,也依然知道“忠孝节义”、“礼义廉耻”。这说明,作为“为政”核心的“正己修身”,其影响范围远远超出执政阶层。同理,《政德》一书的直接对象虽然是领导干部,但其实对于每一位想在生活工作中求改良、求进步的人来说,都是适用的。展卷即知,毋庸多言。
  《政德》
  刘余莉 著
  红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