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荞 子

2018-06-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心灵小品
    □ 马 卫
  荞麦通称荞子,虽然带有一个麦字,但是没有人把它当麦,因此它落得两头不是:说它是粮吧,又没有正经当粮;说它不是粮吧,饥荒的年月,又像粮一样珍贵,救人性命。好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农民普遍文化低,没有人斤斤计较名字,只要能吃就行,叫荞子,还是荞麦,随便。
  地少,人多,哪有地专门拿来种荞子?好在生产队法外开恩,将集体的庄稼地划给每户管理,就是可以在自己管理的地里,套种萝卜、黄瓜、豇豆、荞子。不能种红苕和洋芋,因为这两种是辅粮,由集体统一生产,统一分配。
  于是,当玉米点下去的时候,家家户户迫不及待地种下萝卜、黄瓜、豇豆、荞子。荞子苗长起来,开始茎和叶是青的,慢慢转成红色。当它开花的时候,淡红色的荞子花,满地芬芳。可惜除了蝶和蜂,无人喝彩。当它成熟的时候,像微灯笼一样的颗粒,在秋风里飒飒地响,有如广播里正在播的交响乐。
  为啥要种荞子呢?一是它是猪过冬必须准备的饲料。那年代的猪,没有一年杀的,长得慢,都是头年买猪儿子,到第二年的胚子猪、肥猪。冬天草木枯败,缺少青饲料,猪只能吃储蓄的荞子秆、胡豆秆。把它们粉碎,加上少许的青萝卜叶,就成了猪的美味。
  二是多少能收点荞子面,最多几升,荞子产量太低,而且收起来麻烦。可是,在缺粮的年代,能多点粮,心才不慌啊。
  生产队收了玉米之后,荞子也老了,果成了褐色,风一吹刷刷地响。于是大人说,割荞子吧,我们就拿着镰刀,把荞秆割了,捆好,用背篼背回家,垛在房子的挑、坊、梁和壁上,如果没地方垛了,就垛在屋前的李子树桃树上。
  最多半个月,烈日热风下,荞秆就干了,于是把荞秆铺在地坝,用连耞打。这活一般是妇女干,头上顶一方帕子防灰尘。没有口罩,反正一鼻子灰是免不了的。农村肺病多,通常叫齁包儿,和农活有重大关系,肺吸收了大量的粉尘。
  辛苦辛苦,结果收获的荞子不足半箩筐,还是带壳的。好在没把荞子当主粮,收多收少,不过是顺带,也就不太在意。
  要把荞子弄成粉,才能食。先得晒,然后在磨上推,用极细的箩筛。
  因为太少,每家总是珍藏着。像我家,我妈把荞子面存在粮柜里。直到次年春荒了,没有大米,没有玉米,没有小麦,只剩窖里的烂红苕时,我妈好像突然想起似的——还有荞子面啊。于是我们有幸吃上红苕和荞子面做的馍。虽然黑黢黢的,狗屎样难看,可是吃起来真香。
  最难忘的,是1979年我到县城读书,离学校最近的小西街,有家专卖荞子小面的,一角五一碗,居然比麦子面条还好吃。那时真穷,一周末了,改善生活就是吃一碗荞子面。多年后我回到故乡,寻找这家面馆,可惜早关张了。
  荞子贱,随便撒种,随意生长,从没有人施肥,也没有人管理,连萝卜、豇豆都不如。我们割猪草时,看哪棵荞子不顺眼,直接让它当晚成为猪食。
  可是,荞子不在意人们的态度,只要播下去,就好好生长。它从没有想过成为人间的美味,还是成为猪食。荞麦粉能防治糖尿病、高血脂、牙周炎牙龈出血和胃病,那是多年以后的我才知道的事。可我儿时吃荞子面,是因为没有吃的了。
  现在荞子被公认为预防癌症的保健食品,风摩全球,尤其在日本,因此荞麦被称为用途广泛的21世纪优良作物。真是少年不识宝,识宝人已老。
  回到故乡,见到的多为荒芜的土地,人们只种少量的庄稼和蔬菜,荞子早绝迹了,别说吃荞子面,连朵荞子花都看不到。
  少了开淡红花的荞子,家乡,总少了些色彩,我不免又在心中升起些惆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