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又懒又馋读书人

2018-06-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时尚辞典
    □ 辛 然
  我要讲一些关于读书的很世俗的看法。
  据我观察,在各种表格“爱好”这一栏写读书的,多半是很懒的。懒得做家务、社交、运动、旅游……尤其是男性,如果爱读书,那么多半是不肯陪你逛街的,连他自己的衣服也懒得选。家务更是要被你吼很多次,才会慢吞吞做一点。还做得那么令你不中意。因为他志在读书嘛。所以相亲的时候,如果对方说爱读书,女孩子就要警惕了——以后你可能会包揽所有家务。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懒与勤,发力点不同。懒和勤是相对的,我们都希望对方在家务上、感情上,表现得殷勤一点。可大家更勤于自我满足。
  更有一种读书人是爱吃,把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结合起来了。比如苏轼、袁枚、汪曾祺、蔡澜,会为吃专门认真地写上那么一篇文章乃至一本书。一说起美食,他们就如同一个个见过世面的儿童,要拉着你仔仔细细把入口之事掰扯清楚。这类人有着我们时下很流行的“有趣的灵魂”,很随和、有嗜好、懂边界,所以他们都是世俗中的尤物,把这个花花世界解释得很透彻,描述得很清晰。当我们没有那么忙、或者想忙里偷闲时,就会想起他们来。我们也会找食物配他们的书,茶、瓜子、鸭脖……我们不太容易想起王维、李白、杜甫、归有光、陶渊明……就是因为他们不够俗气。或者他们的俗气跟我们的俗气,不是一回事儿。
  又懒又馋,意在调侃。有时我们也得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到底还有什么属性。不可否认,阅读是一件很“显穷”的事情,成本低、名声好。在科举考试还盛行的时候,读书是一种职业,苦读之后有所成就,职业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可以继续读书、学富五车,受人爱戴。现在,非系统性学习也可以赚一份不错的薪水,君子不器,单纯阅读很难回到职业范畴,它更是一个唾手可得的兴趣,让你免于对健身、旅游、赛车、帆板等高成本兴趣上瘾。至于那些讨论碎片化阅读利弊的,不觉得有些蜗角之争吗?
  如果我们认真讨论读书这件事,那么,我见过有学问的人,要么下苦功夫,头悬梁锥刺股,没点偏执是不行的;要么记性好,随便翻翻书,脑子自己就记住了,没办法。但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读了一些书,似乎也没有造成什么学问。尤其是,很难随口引用……有时我读到一句很棒的文字,会立刻脑补何种场景可以让我吟出此句一显高端洋气上档次。然而并没有,真是一件有点尴尬的事情。我们也很会安慰自己,相信书中内容会“润物细无声”,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对接下来的思维、行为会产生一点蝴蝶效应。这是很抽象的。既便如此,面对“读书有什么用”这种问题,我们依旧可以很坦然。这是一个具有局限性的问题。假设,一个人找女朋友都很困难,同时他很爱读书(且这一点没有对他的社交能力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我支持他妈妈天天这么问他,刺激他进行反思。其他情况下,这个问题就没什么意义了。类似问题还有,Ipad有什么用、苹果手表有什么用、限量版跑鞋有什么用、区块链有什么用……拥有的资源越少,这种问题可能就越多。所以,一个年轻人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就可以避免被这样问责。
  讲到最后,书当然要读,只是下多少工夫使多少力,不要觉得能靠它获得什么。可能有读书人对以上看法深深不以为然,没什么,一开始就说过以上只是一些俗见,博会意者莞尔一笑。